Return to search

瑪麗·吳爾史東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的兩性思想 / Mary Wollstonecraft's Mind of Both Genders - Masculine and Feminine

本文旨在探討一位十八世紀中後期的英國女作家瑪麗?吳爾史東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 1759-1797,以下簡稱為瑪麗),她對當時英國社會各種有關兩性不平等的互動關係反應在政治、社會、教育、哲學各方面的所見所思,其系統性的論述,其與同時期女性思潮的交流互動,以及其兩性思想對當代人們的啟發性影響。
十八世紀的英國社會塑造出的女性行為標準,簡而言之,即為「端莊淑女」(the proper lady),及由此一標準延伸出的各種行為規範,例如謙虛、忠貞、柔弱、順從、依賴。以往人們多從男性利益的角度來詮釋這些女性特質,而將之視為女性(應實踐)的美德;瑪麗卻從兩性平等對待、與人權的觀點切入,論證說明這些看似美好、實則帶有箝制性且不利於兩性的女性特質,正是阻礙女性開發理性、獲取知識、實踐美德的主因。而將這些人為的、不自然的女性特質加諸女性身上的父權體制與男性觀點,則是瑪麗所要質疑並挑戰的主要目標。
瑪麗借重男性思想家揭櫫的理性思想,重新詮釋「人權」理念,使理性的主體包含兩性,使行使權利的對象擴及為兩性。她從家庭中父權至上的權力運作,論述到政治社會中男性獨佔公民權利與權力的不平等機制,並進一步提出具體而建設性的實踐改革之道。她主張由教育著手,根本改變人們的心態、思維、觀點、行為;此種教育制度必須由政府公家辦理,以避免以往家庭教育、私立學校與住宿學校產生的弊病。她並以身作則,力圖打破舊有的女性形象,重塑一健全而有利於兩性的女性形象。她更從功利性的角度出發,以此說服兩性為達良善社會的理想,共同努力改進。她明確指出社會欲有所改善,則女性首須獲得權利,才可能成為一個理性的人
,一個有能力盡義務、享權利的公民。
瑪麗的兩性思想建立於理性調節情感、情感推動理性的思想基礎上,以女性權利為改善兩性互動、改革社會的起點,以兩性互助互利為目標,以人人實踐美德、共臻良善社會為終點。其思想雖可大致包含於自由主義的女性主義思潮內,深入分析之,則其另具有烏托邦主義、及社會主義、激進主義的成份在內,可謂與其同時代女性思潮的先鋒,有其不可輕忽的貢獻。瑪麗的兩性思想對於兩個世紀後的當代人們,實仍具有許多啟發性與進一步詮釋與探究的價值。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885
Creators許慧琦, Hsu, Hui-Ch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