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北市公民預算參與意願之研究

與公共政策最攸關的因素之一即公共預算,其常被稱為「數字化的公共計畫」,預算配置牽動一國或一地的整體政策規劃與發展趨勢,因此亟需民意的投入與關懷。然而國內無論中央政府或各地方政府的公共預算過程皆將民意排除在外,而相關預算文獻也將焦點放置於「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的互動」,民眾意見極少直接呈現在公共輿論中。
本研究受到美國各地方政府之「公民預算參與」諸多文獻的啟發,欲探究一般民眾能否在公共預算過程中扮演積極的角色、其在參與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種限制,以及影響參與力的重要因素。由於在國內尚屬初探性研究,因此將研究對象設定為教育程度及經濟水準較高的台北市民眾,在全台北市十二個行政區之戶所進行問卷發放,共取得有效問卷260份,經過統計分析後呈現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依變項為「公民對參與台北市政府預算過程的意願」,共分為三個子面向:認知、態度,及行為。以「認知」而言,對公共事務較熱衷、男性、年齡較長者對於公民預算參與之認知程度較高;就「態度」而言,政府舉辦活動時所扮演的角色、選擇議題的重要性、程序正義等皆會影響民眾對於此類活動的支持度;而以「行為」來說,對於公共事務態度較熱衷、年齡較長者,其對於公共預算過程也較具有參與意願。
二、台北市民眾偏好之公共預算參與機制與誘因:在參與機制方面,較受歡迎的方式為「公聽會」、「諮詢會議」與「問卷調查」,另有多人提出以電腦、上網的方式來公佈資訊最佳;而參與誘因方面,有超過一半的民眾都選擇「意見能反映在預算決策中」為最佳的參與誘因,另外較受歡迎的方式為「提供政府運作資訊」與「能與市府人員或市議員對談」。
三、台北市民眾偏好之公共預算配置:建議為增加的政事別預算主要是「教育科學文化」、「經濟發展」、「社會福利」等支出,然增加幅度並不多,亦即整體而言,民眾大致上贊同目前的台北市公共預算配置。
經過問卷分析後,本研究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可著手規劃基礎的公民預算參與活動,尤其以「公聽會」或「問卷調查」較為可行;此外,如何將繁瑣的預算資訊簡化以達公開且便民的目標,更是當代政府須思索的重要課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256002
Creators蔡智惠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