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國大陸經濟轉型期政府與市場關係研究-浙江義烏「小商品、大市場」為例

義烏人稠地薄,農民的生活困苦,窮山惡水逼出了綿延數百年的「敲糖換雞毛」傳統。「雞毛換糖」是義烏早期特有的商貿文化,義烏人長期在「撥浪鼓文化」下進行的小商品交易,逐漸形成義烏人不畏艱辛、重商尚利、敢闖敢衝的精神表徵。在其「重商尚利」的市場觀下,造就成今日繁榮的義烏。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發展是「市場先發、經貿主導」,其交易市場型態從早期的區域性集散性市場到中國大陸集散批發市場,再發展到國際性小商品交易、批發中心。政府充分利用市場資源,而帶動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整體而言,政府是先受到民間誘發性制度變遷的影響,後而產生強制性的制度變遷作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良好互動是義烏特有的發展模式與經驗,現為中國大陸其他城市效法的對象。政府與市場的相互配合,使義烏人民的創造力得到最大能量的釋放,得以充分發展當地經濟;培育出中國大陸乃至於是亞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場。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形成屬自發性行為,是先有而市後有場,打破原有經濟社會體制上的制約。政府為培育市場主體及配合市場的發展,為市場發展創造先決條件,運用各項產經政策,以引導市場的發展,同時積極參與市場建設,促進市場的擴張和升級。由於政府積極性的作為,使義烏小商品市場成為中國大陸批發市場的龍頭及國際知名的小商品交易中心,贏得「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之美稱。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發展,從第一代的湖清門市場到第五代的國際商貿城,再加上各式會展,其中以義烏中國小商品博覽會最著名。義烏整體經濟表現為制度創新和制度安排的綜合具體呈現。在與國際如何接軌的運作下,是義烏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軸。在此主軸戰線下,須加強發展現代化服務產業,提昇義烏小商品國際交易中心的地位;強化製造業產業競爭力,提昇整體經濟社會水平。為適應國際化的要求,須持續推動政府管理創新,進一步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務和涉外經濟管理能力。使義烏在中國大陸和世界小商品批發市場的發展更具重要性。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9810291
Creators於仁鋒, Wu,Jen-Fe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5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