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從「組織為知識流動、創造與蓄積的媒介與載體」的角度出發,探究:1.IC設計業是否具有獨特的技術知識特質。2.IC設計業的廠家如何進行知識管理。3.台灣IC設計業是否具有「台灣專屬」(Taiwan-specific)的競爭優勢。本研究以個案訪談法為主要的研究進行方式,共訪問了八家IC設計公司。研究發現如下:
1.技術知識特質對於組織創新的含意,必須再加以細部區分。
技術知識特質可以分成產業變項、產品變項、廠商變項與自發變項等四種。產業變項的技術知識特質,代表此種技術知識特質在「此產業裡具有一致的現象」;包含技術知識的變動程度快、技術知識的外額程度高。產品變項的技術知識特質,代表此種技術知識特質會「因產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現象」;包含技術知識的標準化程度與可切割程度。廠商變項的技術知識特質,代表此種技術知識特質是「廠商可以自行操控的變數」;包含技術知識的模組化程度與組織專質性程度。自發變項的技術知識特質,代表此種技術知識特質具有「在同產業中無一致的現象,非因產品的不同而變化,亦非廠商所能操控的變數;純因技術自身的發展使得此項變數產生變化」的特性;包含技術知識的路徑相依度與系統複雜度。
組織在進行創斯時,必須注意到:這些歸屬於不同變項的技術知識特質,對於創新命有不同的含意與影響。
2.不同種類的知識,對於組織與外界知識網路互動的含意不同。
在IC設計業中,IC設計業在資訊知識的獲取上,與標準規格訂定廠商或客戶的互動較密切;在技術知識的獲取上,與製造廠商及同業的互動較密切。因此,組織會因所需的知識種類不同,而與不同的外界知識網路成員進行互功。
3.組織動態能耐可以分成知識吸收能耐、知識創造能耐與知識蓄積能耐三種。
在知識吸收能耐上,可以將之分成常態吸收機制與專案吸收機制兩種方式。對於資訊知識或路徑相依度高的技術知識,多以常態吸收機制為主要吸收方式;對於路徑相依度低的技術知識,多以專案吸收機制為主要的吸收方式。
在知識創造能耐上,知識創造能耐可以分成輕型出隊與重型團隊兩種類型。對於路徑相依度高的技術知識,知識創造多以輕型團隊的運作為主;對於路徑相依度低的技術知識,知識創造多以重型團隊的運作為主。
在知識蓄積能耐上,知識蓄積能耐可以分成人員蓄積機制與文件蓄積機制兩種類型。蓄積在人員身上的內隱知識,多以師徒傳承的方式,將知識擴散。蓄積在文件的外顯知識,會藉由專案的運作,將知識擴散。
組織必須留意這些不同類型的動態能耐,以使組織對於知識的管理能更順暢。
4.分析台灣IC設計業的獨特競爭優勢,必須從產業層次與廠商層次的不同角度去檢視。
台灣IC設計業之獨特競爭優勢可以分成產業層次與廠商層次兩部份。三業層次的獨特兢爭優勢在於:台灣IC產業分工體係的完整、矽曾優秀華人眾多。廠商層次的獨特競醉優勢在於:廠商具備多元的知識吸收能耐。
對於台灣個別的IC設計廠家而言,廠商層次的獨特競爭優勢是廠商自己較能掌控的變數。因此,他們必須更去注意廠商層次的競爭力如何提昇,以使得這些廠家在面對國際競爭的同時,也塑造台灣IC設計同業之間的競爭力。藉由同業競爭,帶動台灣整體IC設計業的蓬勃發展(Porter,1990)。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347 |
Creators | 賴建男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