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地區勞動力統計之研究分析

第一章 台灣地區勞動力之一般概況
1.台灣地區人口增加率逐年下降,六十三年底人口總數為15,852,224人,其中男性8,317, 967人,女性7,537,257人。
2. 人口出生率降低,國民壽命延長,使十五歲以上工作年齡人口比重逐漸增加,六十三年時共有9,114千人入武裝勞動力除外,佔58,13%
3. 六十三年平均勞動力達5,383千人,勞動參與率為59,06%
4. 六十三年平均潛在勞動力作十五歲以上人口之32.31%,多因家務□課業太忙而無法參與勞動;因衰老□身心有殘疾之不能勞動人口則佔8,647%
第二章 台灣地區勞動力之就業狀況
1. 六十三年平均就業人口有5,301千人,就業率高33,81%,失業人口有146千人,失業率為1.52%
2. 近年來就業人口逐漸由農業部門轉向工業部門,表現出經濟型態之改變。六十三年十月之就業人口中,屬第一類行業者佔30,37%,第二類門業者佔34,47%,第三類行業者佔35.16%
3. 從事生產作業,運輸設備操作及體力方面之職業者快速增加,六十三年十月達一百八十九萬人,佔就業總數之36.37%,多屬於最近新興之製造業,農業工作者漸減,佔30.17%;管理人員及□技人員比率低;各佔1.870%及4.42%,均有待訓練培養。
4. 自營作業者及無酬家屬工作者所佔比重大,近年雖已逐漸減少,但六十三年平均仍達41.70%,可先台灣地區小型家庭企業組織及自耕農者極多,而一般企業規模亦小,平均一雇主僅雇用19人,今後當積極發展大規模企業經營。
5. 自各區織就業人口者第一類行業偏重於西南部,第二類行業集中於北部,第三類行業以北部,東部較發達。
6. 歷年來失業率顯著降低,六十三年下半年因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失業情形較為嚴重,十月份失業率增至2.31%
第三章 台灣地區勞動力之年齡組合分析
1. 台灣地區人口年齡結構*,屬增進人口型,主要工作年齡人口之負擔員相率,因人口出生率之降低而漸減,六十二年時為167.54
2. 六十三年十月就業人口之年齡中位數為32、21歲,失業人口大多為年輕人,約有百分之八十在30歲以下
3. 製造業之就業人口平均年齡最低,中位數為23、73歲,農業最長,中位數為38、88歲,商業35、40歲,服務業30、21歲
4. 各職業中,以管理人員平均年齡最長,中位數為40歲,生產作業等人員及體力工人最年輕,中位為26,12歲
第四章 台灣地區勞動力的教育程度分析
1. 台灣地區近年來教育日漸普及,學校增設,學生增多,國民教育程度日漸提高,尤以職業教育發展最為迅速
2. 各級教育程度人口,參與勞動情形,以師範畢業生之勞動參懷率最高,達80,85%,不能讀寫者參與率最低,僅30.44% ;另與大專以上程度者為53.51%;小學程度者則為 69.21%
3. 大專以上程度之就業人口,大多擔任管理,經理或專技人員,小學以下程度者,則大部份為農業工作者,生產程序工作體力工人等。
4. 小學程度以下者失業率低,高中生因無專長,職校生因未臻標準,大專則無文法科學生多,均不易順利就業而失業率反高
第五章 台灣地區婦女勞動力分析
1. 婦女之勞動參與率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逐年提高,六十三年平均達40,23%
2. 婦女勞動參與率,自年齡方面看,以20∼24歲者為最高15∼20歲次之;自婚姻狀況看,乃以未婚者之80.95%為最高,表現出婦女之參與勞動往往受婚後家務的牽制。
3. 婦女所受教育程度越高者,勞動參與率亦越高,師範畢業者更因職業之關係,潛在勞動比率最低
4. 開發運用婦女潛在勞動力,可調節勞動巿場中之勞力供需,有助於經濟成長。
第六章 未來十年勞動力的推計
根據過去十年勞動力的增長狀況及針對其未來發展趨勢,推計台灣地區之勞動力,於民國六十七年時,將超過六百萬人,民國七十三年時,達約七百三十萬人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8710
Creators易小珊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6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