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匯率危機預警模型 : 東亞地區實證研究

1997年亞洲匯率危機的發生,引發學者對於危機發生原因的論戰。對於亞洲匯率危機發生的國家而言,究竟那些匯率危機理論具有解釋能力?又匯率危機是否是可以透過基本面的指標來預測的?假使可以效力又是如何?本文中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於是使用東亞六國包含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六個開發中國家1971-1998年的收據資料,並運用Probit的計量模型來進行實證研究。
本文實證結果發現,在匯率危機理論的解釋上,第一代匯率危機理論的論述,並不足以完全解釋東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匯率危險的發生,必須再加上第二代的匯率危機理論的論述,才能完整找出東亞發展中國家匯率危機發生的決定因素。再者,在東亞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匯率危機發生前,其基本面情況的確是程現亞化的趨勢。但是基本面惡化程度,並不足以單獨決定匯率危機的發生,必預加入除了基本面惡化程度,並不足以單獨決定匯率危機的發生,必須加入除了基本面以外,其它會影響投資人的行為和預期因素,如市場資訊不完全而造成群眾的盲從效果以及跨國的漫延效果......等等,綜合起來最後才會導致投機性攻擊而引發危機。換句話說,當政府在進行施政決策或者是投資人在進行經濟決策時,基本面因素或許不是政府或投資人唯一的考量,但卻是重要的考量之一。
另外,針對東亞地區匯率危機是否是可以預警以及預警效力如何的問題。經由實證結果,我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不論是從樣本內或樣本外來看這組解釋變數的指標的預測效力,都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預測水準。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91NCCV5652012
Creators蔡蘭馨, Tsai, Lan-Shi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