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匯率危機的預測-二元分量迴歸的應用

陳威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預測匯率危機的方法主要是用二元分量迴歸(Binary Regression Quantiles),此理論基礎與預測方式是使用美國學者Kords (2004)的方法,將分量迴歸運用在應變數為二元的屬質變數上之計量方法。在匯率危機計量模型中,最常使用的模型是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所做的分析,因此本÷究除了使用二元分量模型外,將在套入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並將這三種模型加以比較,且探討匯率危機發生的原因並建立預警變數。而研究資料為十七個發展中的國家,研究時間為1981~2004年。 本研究發現由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中,兩模型的所預測匯率危機指標大都一致,包括有進口比例、GDP成長率、銀行外債/GDP。而且發現由二元分量回歸模型中,匯率危機預警指標有出口/GDP、貿易條件、海外直接投資/GDP、國際熱錢流入/GDP、銀行存款、GDP成長率、貪污指數,短期外債/全部外債。
2

匯率危機預警模型 : 東亞地區實證研究

蔡蘭馨, Tsai, Lan-S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7年亞洲匯率危機的發生,引發學者對於危機發生原因的論戰。對於亞洲匯率危機發生的國家而言,究竟那些匯率危機理論具有解釋能力?又匯率危機是否是可以透過基本面的指標來預測的?假使可以效力又是如何?本文中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於是使用東亞六國包含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六個開發中國家1971-1998年的收據資料,並運用Probit的計量模型來進行實證研究。 本文實證結果發現,在匯率危機理論的解釋上,第一代匯率危機理論的論述,並不足以完全解釋東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匯率危險的發生,必須再加上第二代的匯率危機理論的論述,才能完整找出東亞發展中國家匯率危機發生的決定因素。再者,在東亞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匯率危機發生前,其基本面情況的確是程現亞化的趨勢。但是基本面惡化程度,並不足以單獨決定匯率危機的發生,必預加入除了基本面惡化程度,並不足以單獨決定匯率危機的發生,必須加入除了基本面以外,其它會影響投資人的行為和預期因素,如市場資訊不完全而造成群眾的盲從效果以及跨國的漫延效果......等等,綜合起來最後才會導致投機性攻擊而引發危機。換句話說,當政府在進行施政決策或者是投資人在進行經濟決策時,基本面因素或許不是政府或投資人唯一的考量,但卻是重要的考量之一。 另外,針對東亞地區匯率危機是否是可以預警以及預警效力如何的問題。經由實證結果,我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不論是從樣本內或樣本外來看這組解釋變數的指標的預測效力,都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預測水準。

Page generated in 0.017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