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匯率危機的預測-二元分量迴歸的應用陳威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預測匯率危機的方法主要是用二元分量迴歸(Binary Regression Quantiles),此理論基礎與預測方式是使用美國學者Kords (2004)的方法,將分量迴歸運用在應變數為二元的屬質變數上之計量方法。在匯率危機計量模型中,最常使用的模型是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所做的分析,因此本÷究除了使用二元分量模型外,將在套入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並將這三種模型加以比較,且探討匯率危機發生的原因並建立預警變數。而研究資料為十七個發展中的國家,研究時間為1981~2004年。
本研究發現由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中,兩模型的所預測匯率危機指標大都一致,包括有進口比例、GDP成長率、銀行外債/GDP。而且發現由二元分量回歸模型中,匯率危機預警指標有出口/GDP、貿易條件、海外直接投資/GDP、國際熱錢流入/GDP、銀行存款、GDP成長率、貪污指數,短期外債/全部外債。
|
2 |
匯率危機預警模型 : 東亞地區實證研究蔡蘭馨, Tsai, Lan-S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7年亞洲匯率危機的發生,引發學者對於危機發生原因的論戰。對於亞洲匯率危機發生的國家而言,究竟那些匯率危機理論具有解釋能力?又匯率危機是否是可以透過基本面的指標來預測的?假使可以效力又是如何?本文中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於是使用東亞六國包含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六個開發中國家1971-1998年的收據資料,並運用Probit的計量模型來進行實證研究。
本文實證結果發現,在匯率危機理論的解釋上,第一代匯率危機理論的論述,並不足以完全解釋東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匯率危險的發生,必須再加上第二代的匯率危機理論的論述,才能完整找出東亞發展中國家匯率危機發生的決定因素。再者,在東亞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匯率危機發生前,其基本面情況的確是程現亞化的趨勢。但是基本面惡化程度,並不足以單獨決定匯率危機的發生,必預加入除了基本面惡化程度,並不足以單獨決定匯率危機的發生,必須加入除了基本面以外,其它會影響投資人的行為和預期因素,如市場資訊不完全而造成群眾的盲從效果以及跨國的漫延效果......等等,綜合起來最後才會導致投機性攻擊而引發危機。換句話說,當政府在進行施政決策或者是投資人在進行經濟決策時,基本面因素或許不是政府或投資人唯一的考量,但卻是重要的考量之一。
另外,針對東亞地區匯率危機是否是可以預警以及預警效力如何的問題。經由實證結果,我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不論是從樣本內或樣本外來看這組解釋變數的指標的預測效力,都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預測水準。
|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