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十六世紀蒙古社會游牧佛教之研究 / Nomadic Buddhism in 16th Century Mongol Society

十六世紀後的蒙古文獻多半主張當時的蒙古社會很像蒙古帝國的元朝,但是這兩個時代的社會並不相同,十六世紀後,蒙古人改信佛教的過程跟他們歷史所描述的元朝有所出入。蒙元政教制度對於一般蒙古生活方式的影響並不如十六世紀之後的蒙古佛教。蒙古人在十六世紀的改信佛教活動,使得蒙古社會產生大規模的文化辯證。本文旨在探討蒙藏社會的多元文化變遷、分析蒙藏社會的宗教辯證,將佛教的宗教制度與蒙古社會的傳統信仰系統(即所謂薩滿教)做出比較。某些學者認為藏傳佛教跟薩滿教之間的關鍵連結即為密教,因此,本文也將分析格魯派佛教中最主要的密教系統,即所謂《密集》(藏:gsang-ba 'dus-pa)的文獻及儀式的發展。《密集》的系統跟薩滿教有許多類似的信仰、倫理、及實踐方式,但兩者之間的區別才是引發蒙、藏社會變遷的關鍵。本文將指出,就是因為《密集》被佛教制度同化、中央化、定居化了,因此才改變了蒙古人游牧的傳統習俗跟意識形態。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分析蒙、藏、漢文的歷史、佛經等文獻以及現代學術的相關理論。本研究將有助於蒙藏宗教歷史的討論以及民族之間的理解。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259011
Creators宋炯瑞, Jon Ryan C. SORIANO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