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候選人形象研究:以83年與87年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水扁為例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分析陳水扁在民國八十七年台北市長選舉時,在媒介以及選民心目中呈現何種形象,並探討這樣的形象與四年前有何差異。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在報紙報導或選民認知方面,陳水扁的個人形象均與四年前有很大的差異。另外,四年前的陳水扁支持者與四年後的陳水扁支持者,在性別以及教育程度兩項特質的分佈有很大差異。
一、報紙報導方面
在87年報紙對陳水扁的報導中所佔比例最多的是「議題政見」,其次是陳水扁的「能力」,接著才是陳水扁的「個性、性格與脾氣」。然而在四年前的報紙,最重視的項目卻是陳水扁的「個性、性格與脾氣」,其次是「政黨代表因素」,接著是陳水扁的「議題政見」。這兩次選舉在形象報導的類目比例上達到統計上的差異。簡單的說,83年的報紙較注重陳水扁的個人特質,87年的報紙在個人特質的報導比例減少,議題政見的報導比例增加,因此造成這兩次選舉中報紙對陳水扁的報導重點有顯著的差異。
就評價而言,87年報紙對陳水扁的評價雖然只有在「品德」與「個性、性格與脾氣」這兩個項目上為負面評價,然而因為這兩項所佔的報導比例相當重,所以整體而言,87年報紙對陳水扁的評價為中性評價(評價分數為0.05)。對照四年前的報導,陳水扁在「經驗與經歷」、「政治風格」、「個性、性格與脾氣」、 「政黨代表因素」這四項上均為負面評價,然而報導的比重並不高,因此整體而言,83年的報紙對陳水扁的評價為正面偏中性(評價分數為0.14)。也就是說,四年後報紙對陳水扁的評價下降了,但仍然維持在接近中性的評價。
二、選民認知方面
在87年當選民想到陳水扁時,第一個會想到的是陳水扁的「領導才能與魄力」,其次是他的「個性、性格與脾氣」,接著才是陳水扁的「能力」。而在四年前,當選民想到陳水扁時第一個想到的卻是「能力」,其次是「政黨代表因素」,接著是陳水扁的「領導才能與魄力」。這兩次選舉選民在認知陳水扁的形象類目差異達到統計上的顯著。
就評價而言,在「品德」、「親和力」、「魄力」、「口才表現」、「能力」這五個項目中,87年的選民對陳水扁評價最高的是「魄力」,其次是「口才表現」,最低的是「品德」。而在83年,選民對陳水扁評價最高的是「口才表現」,其次是「魄力」,最低的也是「品德」。這結果顯示經過四年後選民對陳水扁的「魄力」評價提升,而對於陳水扁的「品德」評價仍低於陳水扁在其他方面的評價。
三、人口學特質方面
在形象認知方面,在87年選舉中,影響選民對陳水扁的形象認知因素包括選民的性別、教育程度、省籍、政黨認同、投票決定等。而83年選舉中發現的影響因素包括選民的省籍、政黨認同與投票決定,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最大的不同在於,四年後影響陳水扁的形象認知因素增加了選民的性別以及教育程度兩個變項。
就評價而言,在87年影響陳水扁評價因素包括年齡、省籍、政黨傾向,其中年齡越輕,支持民進黨、本省閩南人會對陳水扁有較高評價。而83年影響陳水扁評價的因素也包括年齡、省籍、政黨傾向這三項,其中年齡輕、支持民進黨對陳水扁的評價較高,而支持國民黨與新黨、外省人對陳水扁普遍沒什麼好感。我們可以發現四年前與四年後的影響因素沒有差異。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593
Creators吳蕙芬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