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核四廠決策過程之研究:效用模式之分析

政治活動是各個團體之間針對相關政策議題競爭的活動,現代民主政治的特徵之一,就是民間社會團體不再墨守既定的社會秩序,勇於向權威性政府提出合乎其利益之要求,或拒絕敵對團體的相反主張,並透過種種活動,欲影響政府決策。因之,政治不折不扣正是一場團體之間競爭與牽制的「遊戲」。假定政府決策是團體之間競爭之結果,每個團體欲求最終之勝利,必動員其可運用之資源,採取有效之策略,爭取最有利的優勢,以期決策符合其最大利益。隨著政治民主化的腳步逐漸加快,民間社會團體掙脫禁錮已久的束縛,展現日益生動鮮活的社會力,為國內政治活動平添幾許色彩。
本文從效用模式的觀點探討台電公司與反核團體之間,針對核能四廠建廠政策議題之互動關係,一方面論述雙方贊成與反對之主張及爭議過程;另一方面則檢視雙方在彼此相對的前提下,欲求最終勝利,所採取的種種策略與活動。
由個案分析中了解,行政院及經濟部在決定台電公司增建核四廠時,事先既未體察民意,讓民眾有參與的機會,面對社會各界反對聲浪又未能有適當回顧,而遭致更多的爭議,逼使台電核四廠計劃不得不於七十四年五月暫緩實施,並延宕至今。此一結果不僅顯示政府決策的缺失,更彰顯出民間團體制衡與監督的力量。因之,為達成政策效果,提高民眾順服程度,制訂一套規範政府決策過程的「行政程序法」為當務之急,唯有讓民眾參與、積極溝通、努力協調,方能確保政策實質內容之公平有效。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797
Creators劉文永, Liu, Wen-Yo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