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近代廣州商人與政治(1905-1926)

本論文主要探討近代廣州商人與政治的互動關係;討論的時間範圍,始自1905年廣東總商會成立,終於1926年國民政府北遷武漢。
由於清末開放口岸貿易的關係,使廣州失去了以往「一口通商」的獨佔地位。但廣州商人倚仗著對外貿易的經驗與雄厚的外僑資本,依舊藉著商人組織的轉型,建立新式商會,在廣州社會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之後,他們在立憲運動中開始建立自治組織,並且參與清末許多國內與國外的政治事務,但也由於清政府的許多作為與表現,使得商人轉而寄望革命,並投身於革命運動中。辛亥革命起,商人發揮了安定社會與援助革命黨的作用,但卻因為革命後的動盪不安,而使他們再度走向「反革命」的路線。
隨著護法運動的展開,廣州商人成為護法政府不可或缺的經濟來源,但也由於護法政府的羽翼未豐,因而對商人有所讓步,這樣的態度,在五四運動後的政商關係中相當明顯;商人的社會地位,也在五四運動之後益形重要。但是,商人畢竟沒有堅強的武力作為後盾,因而在護法政府勢力愈來愈強的同時,商人在政治上的表現,也由主動漸漸轉為被動,對於各個實力派的興替,僅僅只是做著「送往迎來」的工作,而不主動介入政治。
1924年的商團事件無疑是商人對護法政府不滿情緒的反撲,影響所及,是護法政府對於商人的管控變得更加嚴格,甚至以政黨的力量,籌組商民協會,利用大小商人之間的利益衝突,達到掌控商人的目的。最後,由於國民政府北遷,廣州成為權力的邊陲,使得廣州商人漸漸淡出政治舞台,政商關係又進入了另一個新的局面。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881530161
Creators胡其瑞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