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後冷戰時期中共國防戰略之研究

一、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情勢,已從軍事對抗進入經濟競爭,區域性的經濟衝突、摩擦,雖未必直接導發戰爭,但卻潛存間接引發戰爭的危機。因此,在中共全面推動改革開放之際,其國防戰略重點考慮因素之一,就是藉強大軍力保證經濟發展必要的和平環境,不僅能保衛領土、主權的完整和統一,同時也能干預鄰近地區發生的任何衝突事件,以減少中共經濟遭到不利之影響;目前決定中共對外政策行為最重要的戰略考量因素,包括中共對「綜合國力」的追求、對國家主權的考量,以及維持共黨政權統治的穩固。
二、就當前國際戰略形勢評估,中共國防戰略之發展動向,可說與未來台海之安全息息相關;面對中共的威脅,如何趨利避禍、掌握敵人的發展動態,俾便有所積極回應,這是本論文最主要的研究目的。
三、從中共國防戰略體系之層級來看,依據中共學者研究史料判斷,應可確定中共現行戰略體系區分為四個層級,第一個層級是國家戰略、第二個層級是國防戰略與核戰略、第三個層級是軍事戰略、第四個層級是軍種戰略與戰區戰略,而國防戰略居於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其內涵包括兩個部份:一部份是現行國防戰略、另一部份是國防發戰戰略。
四、後冷戰時期中共基於「面向現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現實需要,確立「質量建軍、科技強軍」的方向,強調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主義道路」;隨著中共綜合國力不斷的提升,此一時期的戰略部署,已非阻敵於「國境線」之外,積極調整為「前進防衛戰略」,以確保國家的「綜合安全」,追求國家對外的最大利益;然而,從其政府體制之運作與決策之機制來看,中共面臨內、外部矛盾與衝突之處太多,根本無法有效調和,尤其欠缺政權移轉和平機制的建立,稍一不慎,國無寧日,甚而殃及池魚。
五、中共考量國家利益與目標時,對於基本原則,也就是國家民族尊嚴、領土主權等範疇,絕對沒有妥協餘地,至於其他次要的問題,在策略運用上,則有較大的彈性空間,在兼顧「和平與發展」兩大目標,維持「穩定」,是其行塑「當前安全觀」最主要的考量;大體上,中共新世紀國防戰略目標的發展方向,在軍事上穩定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在經濟上增強綜合國力的競爭,在政治上避免西方和平演變的影響,並堅持共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穩固權力核心,全面維護國家利益不受威脅,確維國家的長久生存、安全與永續發展。
六、在研析兩岸國防戰略發展與競合中,吾人可以明白的察知,中共所帶給台灣的威脅,已不僅是在數量上的優勢,且逐漸變化為質的競爭,其特徵包括:一、在陸軍上,中共雖有壓倒性的軍力,但是對於登陸台灣本島的侵犯進攻能力是有限的;二、在海、空軍上,中共在量上是擁有絕對壓倒的軍力,但在質的方面則是台灣暫時居於優勢;三、在飛彈攻擊方面,則是中共擁有將台灣列入射程的飛彈,並大幅增加在台灣對岸的部署;此一趨勢之發展,對台海安全的影響將不僅是軍事面的、更擴及政治、經濟、心理和對外關係等層面。
七、面對新一波新軍事革命的狂潮與衝擊,當對岸的敵人正不斷地在軍事武備及軍事思想上,大幅改造的同時,亦是我新世紀國防軍亟待變革的關鍵時刻,宜對過去傳統攻、守勢的作戰思維或理論,重新予以界定與考量,突破防衛作戰戰略思維的困境,爭取未來戰場剋敵制勝的契機;僅就個人研究體認提出五點因應方案的新思維:(一)摧破大國利益得失的均衡;(二)建構多元化的嚇阻能量;(三)健全三位一體的動員機制;(四)創造軟性技術的決定效應;(五)掌握全面資訊科技的優勢;以此發揮「以小事大」、「以小搏大」的優勢作為。
八、研判中共國防戰略發展未來之走向:(一)擴大國防戰略自衛防禦的意涵;(二)堅持國防建設必須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三)繼續堅持人民戰爭思想與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四)堅持繼續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五)標榜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行為;(六)爭取制海權的掌握,重塑海洋經濟和海上安全的重要;(七)積極準備局部戰爭,爭取區域戰略主制權;(八)加速提高國防科技研發創新,強化軍事威懾效能。
九、不可諱言,中共國防戰略的發展,已從傳統人民戰爭的作戰方式,強調誘敵深入的陸戰殲敵原則、沿岸防禦的內向型海軍建軍方向、及被動、消極的國土防空角色,轉變為為打贏高科技條件人民戰爭的新陸戰原則、強調合成、機動、快速的地空立體概念、走出近海跨向海洋的海權擴張戰略、及凸顯空中邊境新概念之攻防兼備的空權戰略。
十、在合理的戰略考量與思維下,台灣面對中共「以小搏大」的戰略格局,在規畫國家安全架構時,如何以更前瞻性的手段,跳脫傳統上以有形資源的「量」,及無形主觀意圖的「質」,為核心的思維邏輯與決策模式,十分重要; 不論未來兩岸關係能進展到何種程度,國防武力仍是國家安全、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兩岸國防戰略構想及目標不一的情況下,如何催化出一個「新而有創意的架構」,來確保海峽兩岸的和平穩定,勿寧是相當受到期待的;「大國事小以仁,小國事大以智」,如何化解雙方的對立、歧見,避免肇生意外衝突事件,以求同存異的精神,理性互動,正考驗著雙方政治領導人高度的政治智慧。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209
Creators余長超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