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臺灣與東協五國電機產品之產業內貿易及其決定因素

本文主要是在探討台灣與東協五國之間電機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情形。在第二章之中,首先採用World Trade Atlas資料庫及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資料,觀察東協五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1999至2003年五年間整體經貿的變化情形;接著再針對台灣與東協五國之間的經貿結構情況作進一步說明。

在實證方面,使用World Trade Atlas資料庫中的資料,其中產品分類標準以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Coding System, HS)作為貿易商品分類的基礎。並選擇HS六分位的分類資料來做實證研究,觀察台灣與東協五國1999年至2003年五年間產業內貿易、水平產業內貿易與垂直產業內貿易程度及其變動過程,並從國家特性因子與產業特性因子兩個方面,針對產業內貿易、垂直與水平產業內貿易分別建立實證模型與研究假設。以Grubel and Lloyd (1975)所提出的GL指數為應變數,利用一般最小平方法(OLS)估計實證模型之參數,以探討產業內貿易、水平產業內貿易與垂直產業內貿易的決定因素。

由於本文分別由國家別及產業別兩種不同的切入點分析台灣與東協五國電機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水平產業內貿易與垂直產業內貿易情況,得到國家別與產業別兩大類實證結果。就迴歸結果來看,本文所放入的決定因素所得的符號,並不完全和之前學者的假設相符,推論可能是由於電機產品本身特性或是未考慮的因素所導致。

最後則由本文的研究結果,提出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2580101
Creators黃珮茹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