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李登輝外交理念的思維架構與實踐----1995年訪美行個案研究

李登輝總統主政(1988-2000)的十二年間,是台灣社會變化最劇的時期,無論是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民主憲政或外交關係,都展現迥異於前的風貌,奠定台灣成為現代化國家規模的基礎。
特別是在外交方面,台灣擺脫堅持多年的「漢賊不兩立」政策,以務實外交突破國際現實的限制,打開國際生存的空間,不僅在國際關係的運作上創造出另一種「台灣經驗」,也為台灣本身的外交政策釐訂譜寫了可資操作的模式。台灣外交的突破與發展,固然有許多國內外環境與主客觀因素的交互影響,但是李登輝總統個人的思維理念,絕對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本論文從決策者的角色切入,以李登輝的個人成長經驗、教育背景與宗教信仰為基礎,探索李登輝的個人特質與理念,作為理解他施政風格的出發點。繼而,以對他思想影響最為深遠的四位哲人:康德、卡萊爾、西田幾多郎與新渡戶稻造的思想,建構起李登輝的思維體系,作為探討他政策理念的架構。然後,再從國家利益的界定、外交目標的擬具、外交工具的擇定與外交效益的評估等四方面,深入剖析李登輝的外交政策思想。最後,以1995年締造台灣外交新巔峰的訪問康乃爾之行,來印證李登輝外交政策背後的理念基礎與邏輯架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253502
Creators李靜宜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