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多元文化諮商中抗拒的文化理解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的就是從文化及心理動力的多元角度理解諮商中抗拒的出現。具體來說,就是從文化差異及心理動力的觀點,分析諮商員與個案在婚姻、家庭問題的因應方式及抗拒現象,對個案抗拒或抗拒持續的原因有多元的解釋觀點。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一位美國白人男性諮商員及台灣中年男性個案,共取得諮商歷程的逐字稿27份,特別擷取諮商中的夫妻關係及原生家庭議題為主要分析的主題。閱讀逐字稿後,研究者分析出27個抗拒現象,並經由專家檢核及分類主題選取後,確定8個抗拒段落為本研究的研究資料。藉由分析其諮商歷程,詮釋個案問題的文化脈絡、諮商員處理的觀點及抗拒發生的原因。研究結果與結論如下:
一、在多元文化諮商中,僅用單一心理分析理論架構理解個案的抗拒現象,是將個案與其文化脈絡切割,不但對於理解個案會有所缺陷,對諮商的進展也可能造成阻礙。因此,諮商員亦須有文化意識,覺察自己本身的文化信念與價值,並採取文化的觀點理解個案的文化信念系統,體會雙方在文化信念上的差異,進一步多元解釋在諮商中的抗拒現象。
二、受華人文化影響的個案,在諮商中所表現出來的抗拒行為,皆於間接、婉轉方式,例如:沈默、表面順從、「是,但是…」、描述外在事件以迂迴回應等,符合華人在人際衝突中,面對權威的因應方式。因此,諮商員在面對個案的口語及非口語行為時,要更了解對方文化中抗拒行為的展現,並小心解讀個案的因應方式。
三、研究中可以發現華人文化的特徵,包括:男性角色的傳統期待、圓滿婚姻形象的維繫、關係取向的自我價值感、文化對權威的表面順從、家庭中的階級地位、家庭中對和諧的要求、孝道文化影響對父母負向情緒的表達等,這些特徵在在使諮商員在進行諮商中一些重要目標時,例如:獨立自主、直接溝通、自我覺察等,需要更仔細地思考文化脈絡的影響。
四、諮商中「自我肯定」、「自我覺察」、「直接溝通」等重要價值與目標,在華人文化的個案中應用需要更仔細地考量,包括允許更多的時間、注意口語及非口語的迂迴表達出自我肯定與自我覺察、發展除了溝通之外更符合文化脈絡的建議等。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與討論,研究者進一步提出對諮商專業人員、諮商訓練機構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1520371
Creators張慈容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