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
  • 8
  • 2
  • 1
  • Tagged with
  • 11
  • 11
  • 6
  • 6
  • 6
  • 5
  • 5
  • 5
  • 4
  • 4
  • 4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學校組織變革中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抗拒變革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市與基隆市國民中小學為例

呂志崗, Lu ,Chi-g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與分析學校組織變革、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抗拒變革變項間之實際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方式對學校組織變革、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抗拒變革進行瞭解。據此,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以下: 一、瞭解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風格的現況。 二、瞭解國民中小學教師抗拒變革程度的現況。 三、探討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抗拒變革間的關係。 四、探討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風格對教師抗拒變革的預測關係。 五、根據研究發現與結果,提出建議供相關機構與成員參考。 本研究以自編之「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變革認知概念轉化問卷」作為資料蒐集之主要工具,並以台北縣市與基隆市公立國民中學與公立國民小學760為教師為研究樣本,有效回收問卷共計541份。經t考驗、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及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後獲致以下研究結論: 一、教師背景變項與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風格方面:(一)不同性別、在校職務、學校類別與組織變革關注焦點之教師,知覺整體校長轉型領導風格具有顯著差異;(二)不同年齡、最高學歷、服務年資與學校規模之教師,知覺整體校長轉型領導風格及各層面上無顯著差異。 二、教師背景變項與教師知覺校長互易領導風格方面:(一)不同性別、在校職務、學校類別與組織變革關注焦點之教師,知覺整體校長互易領導風格及各個層面上具有顯著差異;(二)不同年齡、最高學歷、服務年資與學校規模之教師,知覺整體校長互易領導風格無顯著差異。 三、教師背景變項與教師知覺變革認知概念轉化方面:(一)不同在校職務、學校類別與組織變革關注焦點之教師,知覺整體變革認知概念轉化具有顯著差異;(二)不同性別、年齡、最高學歷、服務年資、學校規模之教師,知覺整體變革認知概念轉化無顯著差異。 四、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教師組織變革關注焦點與教師知覺變革認知概念轉化的關係方面:(一)教師知覺整體校長轉型領導風格及各層面與整體變革認知概念轉化及各層面間具有顯著正相關;(二)教師知覺整體校長互易領導風格及各層面與整體變革認知概念轉化及各層面間具有顯著正相關;(三)教師整體組織變革關注焦點及各層面與整體變革認知概念轉化及各層面間具有顯著正相關。 五、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預測教師知覺變革認知概念轉化的關係方面:整體校長轉型領導風格、整體校長互易領導風格與整體教師組織變革關注焦點對教師整體變革認知概念轉化具有顯著預測力。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提出以下研究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的建議:(一)應適度擴充師資培育制度中學校行政相關課程之內涵,以增進初任教師對於學校組織運作之瞭解;(二)校長的領導風格並非絕對,應給予校長在工作上更多的尊重與協助;(三)應給予教師在學校組織變革計畫與執行上更多參與的機會;(四)應給予國民中學與教師在學校組織變革的過程中更多的協助。 二、對國民中小學校長的建議:(一)在推動學校組織變革時應增加與教師溝通互動的機會;(二)應妥善運用領導技巧來推動學校組織變革;(三)應重視學校組織運作在各層面上的公平性。 三、對國民中小學教師的建議:(一)應主動參與相關變革計畫的擬定與執行;(二)應利用機會發表自己對於學校組織變革的意見,多與校長接觸並藉此擴大對學校組織變革的認知能力;(三)教師應給予學校行政單位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四、對後續研究的建議:(一)研究對象上,後續研究或可從擴大抽樣範圍著手,以提高研究結果的適用性;(二)研究方法上,後續研究亦可從質化研究的領域著手,對學校組織變革進行實際觀察與瞭解,以歸結教師抗拒變革的成因與內涵,並謀求化解之道。 /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relation among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principal's leadership style and teacher's resistance to chang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 I. To realize principals' leadership style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I. To realize how teachers resist change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II.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principal's leadership style and teacher's resistance to change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V. To study how principal leadership styles relate to teacher's resistance to change. The inventory of "Questionnair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Principal's Leadership Style and Teacher's Resistance to Change" was sent to 760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Taipei City and Keelung City and 54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t-test, one-way ANOVA,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with forward selection were adapted to data analysis. Major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 I. The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background and one's sense of principal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re as follow. A. There is difference for teachers to sense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 in terms of sex, school positio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ir sense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B. There is no difference among teachers in terms of age, academic background, work experience and school scale. II. The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background and one's sense of principal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include the following. A. There is difference for teachers to sense principal's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style in terms of sex, school positio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ir sense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B. There is no difference among teachers in terms of age, academic background, work experience and school scale. III. The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background and one's acceptance of change are below. A. There is difference in terms of school positio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one's sense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B.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erms of sex, age, academic background, work experience and school scale. IV. The relation among teacher's sense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style, teacher's sense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one's acceptance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are the following. A.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eacher's sense and acceptance of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 B.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eacher's sense and acceptance of principal's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style. C.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eacher's sense and acceptance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V. There is difference among teacher's acceptance of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 principal's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style and one's sense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2

多元文化諮商中抗拒的文化理解

張慈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的就是從文化及心理動力的多元角度理解諮商中抗拒的出現。具體來說,就是從文化差異及心理動力的觀點,分析諮商員與個案在婚姻、家庭問題的因應方式及抗拒現象,對個案抗拒或抗拒持續的原因有多元的解釋觀點。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一位美國白人男性諮商員及台灣中年男性個案,共取得諮商歷程的逐字稿27份,特別擷取諮商中的夫妻關係及原生家庭議題為主要分析的主題。閱讀逐字稿後,研究者分析出27個抗拒現象,並經由專家檢核及分類主題選取後,確定8個抗拒段落為本研究的研究資料。藉由分析其諮商歷程,詮釋個案問題的文化脈絡、諮商員處理的觀點及抗拒發生的原因。研究結果與結論如下: 一、在多元文化諮商中,僅用單一心理分析理論架構理解個案的抗拒現象,是將個案與其文化脈絡切割,不但對於理解個案會有所缺陷,對諮商的進展也可能造成阻礙。因此,諮商員亦須有文化意識,覺察自己本身的文化信念與價值,並採取文化的觀點理解個案的文化信念系統,體會雙方在文化信念上的差異,進一步多元解釋在諮商中的抗拒現象。 二、受華人文化影響的個案,在諮商中所表現出來的抗拒行為,皆於間接、婉轉方式,例如:沈默、表面順從、「是,但是…」、描述外在事件以迂迴回應等,符合華人在人際衝突中,面對權威的因應方式。因此,諮商員在面對個案的口語及非口語行為時,要更了解對方文化中抗拒行為的展現,並小心解讀個案的因應方式。 三、研究中可以發現華人文化的特徵,包括:男性角色的傳統期待、圓滿婚姻形象的維繫、關係取向的自我價值感、文化對權威的表面順從、家庭中的階級地位、家庭中對和諧的要求、孝道文化影響對父母負向情緒的表達等,這些特徵在在使諮商員在進行諮商中一些重要目標時,例如:獨立自主、直接溝通、自我覺察等,需要更仔細地思考文化脈絡的影響。 四、諮商中「自我肯定」、「自我覺察」、「直接溝通」等重要價值與目標,在華人文化的個案中應用需要更仔細地考量,包括允許更多的時間、注意口語及非口語的迂迴表達出自我肯定與自我覺察、發展除了溝通之外更符合文化脈絡的建議等。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與討論,研究者進一步提出對諮商專業人員、諮商訓練機構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3

Managing User Resistance in Enterprise Systems Implementation / 企業系統建置時,使用者抗拒的原因、行為與管理策略之研究

蘇朝清, Su,Chao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大型商用套裝軟體(企業系統)的導入迫使系統使用者在許多方面必須進行改變,包含了工作的內容、人際間的關係、決策的過程以及工作的現狀。變革管理在企業系統建置能否成功的議題上扮演了非常關鍵性的角色。全面性地瞭解不同型態的使用者為什麼會抗拒企業系統建置的原因將有益於管理策略的執行並且產生更加符合期望的建置成果。本研究應用Delphi方法,針對十二位專案管理人進行深入的訪談,從他們的背後代表的上百個專案的經驗中,發現主管階層的使用者和基層操作階層的使用者對企業系統的抗拒原因不同,所需使用的管理策略亦不相同。管理階級的使用者本身抗拒系統最主要的原因為相信自己決策的能力比電腦來得強,同時對於系統能帶來的效益較持懷疑的態度。他們最常表現出來的抗拒行為是在會議當中和高階主管或是顧問們顯現負面的感覺或是抱怨。主管階層的使用者需要的是參與式的管理策略,給予協助並且確認他們對整個系統所能帶來的效益有所瞭解。而對於基層操作階層的使用者來說,因為導入系統所帶來的工作量增加、受到監視的感覺增加以及對於系統的不熟悉、認知不足,是他們抗拒企業系統的主要原因。這些使用者傾向於將錯誤推諉給其他員工以及直接抱怨系統的不易使用。本研究建議針對基層操作員工進行整體流程的訓練、加上適當的獎勵制度以及由他們的直屬主管來和他們進行更明確的溝通,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 Enterprise systems (ES) impose changes on users in many areas: job cont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decision-making approaches, and work status. Change management is critical to successful ES implementation.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reasons and behaviors of different types of user resistance can lead to bett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desired outcomes. Applying Delphi techniques wit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2 project managers of more than one hundred ES projects, the study found that managerial and operational users resist enterprise systems in different ways and require diffe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Managerial users resisted using enterprise systems mainly due to confidence in their own way of making decisions and low perceived value of the system. They tended to express their doubts and negative feelings in meetings with top managers and consultants, and required more participative strategies to clarify their understanding of ES benefits. Resistance from operational users came mainly from excessive workloads, increased monitoring, and insufficient knowledge of ES. These users tended to blame others for errors as well as complaining the difficulties of using the system. It is suggested that users receive process training with proper rewards and clear communication from direct managers.
4

台灣媒體記者駐點中國的工作控制與因應 / The response strategies against government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trols of Taiwanese journalists working in China

游蓓茹, Yu, Pei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台灣媒體記者駐點中國在採訪時所遇到的工作控制、以及所採取的因應策略。透過對多位實務工作者的深度訪談,本研究發現,對駐點中國記者最直接的控制來源,分別是「中國官方」與「台灣媒體組織」。中國官方雖然仍會使用較為粗暴、強硬的新聞控制手段,不過也越來越懂得用軟性的互動手法,干涉的深度與廣度與兩岸政治關係也有相當關係。駐點中國的台灣媒體記者採取的因應方式,則包括新聞現場快速反應,平時不斷增加專業知識、以提升對「爆料與網路線索或刻意餵新聞」的判斷能力。再者,台灣媒體接受中國官方的「置入」,再透過組織要求對記者產生影響。駐點中國的台灣媒體記者除了工作量因此增加之外,還成為台灣媒體在中國的業務代表;為了應付稿量需求、搶快、搶獨家,而利用網路消息作為新聞線索,同時並需保護自己,因此在寫作上需以「事實陳述」、「找名人背書」等方式轉移責任歸屬。 / This study focused on Taiwanese journalists’ practical strategies against government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trols while working in china. Through empirical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journalists, we came to identified how government of China uses both aggressive and subtle ways to influencing news reporting. Journalists in China need rapid responses action on sight and train themselves with extensive knowledge. In addition, one of the subtle ways to deal with Taiwanese media is to use product placement, but the more Taiwanese media receive product placement from china, the more chances are China government can further influence on the controversial news content in Taiwanese media. Receiving product placement only making these cross-strait journalists became sales representative of Taiwanese media in china.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organization, Journalists need to use internet as sources. But they also need to be extra careful by using “fact-based statement” or “quote from celebrity” in their daily writing skills.
5

行政院組織變革情境下公務人員離職問題之探討─以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為例 / Organizational Change of Executive Yuan and the Problem of Public Employee Turnover : The Case Study of Civil Service Housing and Welfare Committee

李宗憲, Lee, Tzong Shian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行政院組織改造是行政院組織的重大變革,目標是打造一個精實、彈性、有效能的政府,有其正面意義。惟變革的過程中,被裁併機關其人員離職率較近5年公務人員平均離職率高出甚多的情形,人力資源是組織重要資產,人員不願意配合業務移撥到新機關而選擇離職(包含調職、辭職或退休),不僅影響業務銜接,更增加離職成本,影響組織運作,值得重視。 本研究以被裁併機關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以下簡稱住福會)為案例,深入探討其人員離職之問題,找出影響人員離職的因素,並對於如何降低離職率,提出具體建議。 本研究係採深度訪談方式,於立法院三讀完成行政院組織改造法案起,至住福會裁併後1年內離職人員;及接受移撥1年後仍繼續任職之人員,同意受訪者為訪談對象,分析影響其離職的因素,並與接受移撥的原因對照參考。 依訪談內容分析發現,影響離職的因素與文獻理論中的工作壓力因素及抗拒變革因素對照檢視結果相符,並發現影響離職的重要因素為:不認同組織變革產生抗拒、不確定性帶來壓力及抗拒、擔心工作內容危及公務生涯、未尊重意願造成不滿,而接受移撥為被迫不得已的選擇。可藉由徵詢意見尊重意願、公開說明加強宣導、公平對待主動關懷及提前實施專長轉換訓練等方式,降低離職率。 未來可就行政院組織改造各個機關不同的變革強度及內涵下,人員的滿意度、心理調適過程、適應情形及後續生涯發展等進行比較研究,以提供政府進行組織變革時,對公務員所造成影響的參考。
6

中學教師對工會參與及罷教之態度

蘇素鸞, Su, Su-L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教育界的糾紛事件有增多的趨勢,尤其是教師法起草期間,教師能否有「罷教」及「組織自主性工會」權的問題,曾引起廣泛的迴響與討論。基於筆者也身為中學教員的一分子,故引起了探討一般中學教師心態的興趣。 隨著民國七十六年戒嚴令解除以來,民主腳步亦加速前進,似乎一下子罷教事件頻傳不斷。罷教事件的發生,代表了教師抗拒行為程度的升高,所以「抗拒行為」成為本研究值得探討的重要主題。當個人在一組織中,其本身的慾望或對工作相關內涵因素的期待得不到滿足時,衍生了挫折感,而消除挫折感的方法,有採激烈手段正面衝突者,如罷工、怠工、破壞等;有採理性溝通方法解決問題者,如談判、協調等;也有採消極的退縮逃避方式者,如忍耐、離職、做白日夢等。所以「工作滿足與否」容易直接導致「抗拒行為」的發生。另外也可能透過中介造成影響的是「組織承諾」的因素,個人對一組織承諾感的高低,不僅決定其認同努力的程度,而且也間接的使個人在採取任何行動以前,影響考慮的結果。 在歐美許多國家□,教師藉罷教來表示不滿,爭取自身應有的權益及傳達某些教育的理念,乃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合法的罷教行動乃是透過合法的程序,大前提為有教師工會的存在,但在我國此間,尚未有合法的教師自主性工會,所以透過問卷去瞭解中學教師們贊同組織和參與教師工會的程度如何,也是筆者有興趣的研究重心。 綜言之,本研究以 415名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目的在ヾ分析個人背景變項、學校公私立,透過工作滿足、組織承諾感對教師參與工會與罷教態度的影響;ゝ探討工作滿足、組織承諾感對中學教師參與工會態度的影響;ゞ探討工作滿足、組織承諾感對中學教師罷教態度的影響;々研究中學教師工作滿足與否、組織承諾高低對抗拒行為的影響,及其採取何種抗拒行為的可能性。 希望藉此研究了解中學教師的心聲,發掘其不滿癥結問題所在,俾提供教育當局對症下藥,及早採取對策,防患於未然,如此教師的不滿足感消除,教育界如再恢復一向的寧靜,並且生機蓬勃,乃我全國國民受教育者之福也。
7

透過分析PISA2009數據探討澳門抗逆學生學業特徵及指導策略 / Examination of schoo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of Macao’s resilient students through analyses of PISA2009 data

庄小芳 January 2012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Education
8

組織變革推動對組織運作影響之研究:行政院組織改造之實證分析 /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on Organizational Arrangement:The Emperical Study of Reorganization of Executive Yuan

林靜玟, Lin, Ching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改造被定義為一種對公部門運作績效有系統的誘導改進作為,試圖以縮減政府規模及調整功能的方式,創造更具優勢的政府競爭能力,達成提升政府績效的目標。但希望藉由政府改造的推動來改善政府績效,必須是建立在個別員工對於工作均能充分投入的前提上。而改造過程多必須透過機關功能整合強化、單位的合併、裁撤、增設、分設、縮編、改隸、人員的移撥、擴編、精簡等政策工具來完成,這些工具的執行大多涉及了各項組織資源的重分配以及組織成員職涯規劃的變動,正是員工在變革過程中產生不確定感的主要來源。在政府部門的組織變革中,員工往往兼具改革執行者與改革接受者的雙重角色,當不確定感對於員工的工作行為造成負面影響,使員工在變革過程中不配合或消極面對時,提升機關績效的期望是否能一如預期般樂觀,答案似乎並非想當然爾。在此觀察下,本研究希望知道,組織變革的推動過程中,是什麼因素決定了組織成員對於變革的認知?組織成員對於變革的認知,如何影響組織成員的工作行為?對於機關績效提升的影響又為何? 在文獻回顧方面,首先是對於組織變革的理論進行回顧,包括組織變革相關理論的內涵與演進、組織變革的驅動力量、組織進行變革的程序與內容、公共組織的設計與重整等。接下來是以本研究設定的變項及其間關係為基準,依次檢視相關研究成果,包括影響組織成員變革認知的形成與選擇的因素、工作行為、機關績效等文獻。整體而言,充分的文獻回顧,對於了解前人對相關議題的研究成果、建立後續研究正當性,或是在資料的分析與討論上,均帶來相當程度的幫助。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交代了如何進行研究,以回應研究初始設定的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其內容包括本研究為何選擇以中央行政機關的組織改造推動歷程做為研究個案?本研究為何採取次級資料分析及深度訪談的方法做為研究資料蒐集方法?本研究運用的研究計畫問卷,如何進行設計、抽樣、施測及分析?如何進行深度訪談? 在研究結果方面,本研究所設定的變項間關聯性假設,以下情形是獲得支持的。在「不同組織調整結果在各項組織變革認知上有顯著差異,且會對組織成員的變革認知產生影響」方面,不同組織調整結果在組織成員的工作保障、資源變動、資訊流通、變革預期四種變革認知上均產生顯著差異,且不同組織調整結果對於組織成員工作保障認知均產生影響,其中組織調整結果對於資訊流通認知是正面影響,對於工作保障、資源變動、變革預期三種變革認知則是負面影響。在「組織成員的背景,會對其變革認知產生影響」方面,教育程度愈高、公務年資愈長,對於工作保障的認知愈好;教育程度愈高,對於資源變動的認知愈好;官等愈高、擔任主管的人員,對於資訊流通的認知愈好;男性、年紀愈大者、對於變革預期的認知愈好。在「組織成員的變革認知會對其工作投入產生影響」方面, 組織成員對於資訊流通以及變革預期的認知愈好,對於工作就愈投入。而在「組織成員的變革認知會對機關績效產生影響」方面,組織成員對於資訊流通及變革預期的認知愈好,對於機關達成效率、效能目標的評價就愈高;而組織成員對於工作保障、資訊流通及變革預期的認知愈好,對於機關達成公平目標的評價就愈高。此外,從深度訪談的結果大致上可以發現,影響組織變革認知的因素除了本研究設定的組織調整結果與組織成員背景因素外,尚包括政治妥協情形及立法時程延宕的因素。而臺灣文官對於組織變革不認同時,其回應方式除了主動表示異議外,也會私下結合相關力量運作,更大部分的公務人員則是選擇默默順服。而在公務人員組織變革認知對於工作行為及機關績效的影響部分,發現政府對於減少公務人員不安的努力,其實無法激發公務人員在工作上更努力投入或認同機關績效的提升,過度妥協的結果甚至可能造成公務人員對於變革的目標無感,進而使變革的結果與原本的藍圖漸行漸遠。如果希望公務人員更努力投入工作並更認同組織變革的目標,除了減少抗拒外,還需要更積極因素的搭配,例如確實揭露正確的變革資訊,激發公務人員對於變革目標的認同,才能使公務人員在理解變革目標的情況下,自發性地投入於工作上。最後,本研究也從研究結論中,提出若干公共行政領域實務取向與學術取向的思考連結,並探討這些連結與研究結果間的重要關聯與啟發。
9

研發人員參與企業數位學習業務之研究-以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例

郭秉宸, Bing-Chen K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全球化的浪潮和企業競爭日益激烈,企業所需要的學習服務,將越來越顯得迫切與多樣化。不受侷限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的數位學習必然是企業所選擇的一條途徑,專業的學習服務提供者將尋求結合將所有的學習資源(如學習輔導業師、學習社群),來提高學習的成效和降低企業的成本。 因此,企業數位學習(corporate e-learning)將成為一個充滿機會的產業,組織/機構開始將推動企業數位學習業務視為一項重要營運目標。對於經營企業數位學習業務而言,促使組織/機構中知識擁有者¾研發人員的積極參與,是非常關鍵的因素。這些研發人員平日都已經擔負著相當多的任務,當組織/機構一旦決心投入企業數位學習業務的經營,研發人員的參與程度將決定了這項新的業務是否能夠成功。他們不但要繼續進行既定的工作,還要另外配合組織/機構的政策,提供知識和經驗給企業數位學習部門來推動業務進行。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這些具備專精知識的研發人員對於企業數位學習的看法、新業務對他們既有工作的影響、與企業數位學習業務其他成員的互動合作、企業數位學習的工作特性、如何引導或促使專業領域人士能夠投入此一嶄新領域,以找出影響研發人員參與企業數位學習業務的各項因素,希望能給有心經營企業數位學習業務的機構和企業作為規劃與執行的建議。 本研究以工業技術研究院目前參與企業數位學習業務的研發人員為研究對象,採用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並藉由企業數位學習業務相關參與成員的訪談作為檢測依據,比對找出企業數位學習的工作內容與工作特性、研發人員參與此業務的動機以及組織機構推動企業數位學習業務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之研究發現如下: 企業數位學習仍然處於演化階段,業務營運模式還需要不斷調整。 企業數位學習目前的工作特性具有高度技能多樣性、深遠的工作重要性、偏低的工作可辨識性、高度的工作自主性以及尚不顯著的工作回饋性。 企業數位學習具有需要跨領域團隊合作以及吸引追求高層次需求滿足的研發人員的業務特質。 企業數位學習的動機潛能分數(MPS)還有再提昇的空間。 研發人員需要很強的內在動機才會參與企業數位學習業務。 研發人員參與企業數位學習業務的外在動機需要仔細設計並且落實。 研發人員傾向於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滿足。 研發人員對於朝向於從事企業數位學習的業務變革表現出抗拒或觀望的態度。 能夠同時擁有知識創造和知識擴散的力量的企業組織/法人機構,對於推動企業數位學習業務相當有幫助。除了在課程內容和工作知識可以相互流通之外,既有業務和新業務在規劃和執行層面上都要整合,以尋求綜效(synergy)。 經營企業數位學習業務需要建立適當的內容審核機制並結合企業組織/法人機構內部知識管理的運作。 企業組織/法人機構把知識創造過程自然融入企業數位學習當中,並且加進入實地操作與臨場經驗(Hands-on experience),將使得技術知識擴散可以更具備完整性。 企業組織/法人機構的決策階層執行力不夠貫徹、空有宣示而無配套策略、缺乏宣導措施是企業數位學習業務遇到瓶頸的主因。 關鍵字:研發人員、企業數位學習、工作動機、工作特性、知識創造、知識擴散、組織變革、變革抗拒 、工業技術研究院
10

內控人格特質者的拖延傾向與行為:以心理抗拒感為中介 / Procrastination tendency and behavior of people with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Mediated by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黃一琦, Huang, Yi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拖延」意指個體對應該且必須要做的事情,延遲開始、延遲結束或集中到最後一刻才完成的行為。本研究從內控人格特質與拖延間的不一致結果切入探討,提出兩個可能的影響因素:心理抗拒感與成就動機。研究一採問卷施測,內控人格特質越強者,心理抗拒感傾向越高,拖延傾向亦較高,支持以心理抗拒感觀點切入探討拖延行為;在成就動機方面,未得到內控人格特質透過兩種取向成就動機預測拖延的結果。研究二加入努力與智力本質觀概念,再次驗證研究一內控人格特質、心理抗拒感與拖延傾向的關係;此外,研究二採用實驗法探討高抗拒狀態是否會有較高的拖延行為。然而研究二發現受試者對操弄引發的認知與情緒反應不一,採用內部分析,根據操弄檢核分數重新區分生氣情緒與認知自由高低分組,挑選最符合與最不符合抗拒狀態概念的兩組(高生氣情緒、低認知自由/低生氣情緒、高認知自由)進行分析,結果並未支持抗拒狀態越高,拖延行為亦越高的假設。重新檢視心理抗拒感理論,加入基本能力為新分組變數,以2(認知自由高低)× 2(生氣情緒高低)× 2(基本能力高低)三因子受試者間設計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生氣情緒與認知自由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生氣情緒提供個人展現某些行為的動力,認知自由表示個人知覺自由的程度,而個人基本能力的表現則受到情境的影響。生氣情緒與認知自由的交互作用顯示能力高低的差異展現在高生氣情緒、高認知自由與低生氣情緒、低認知自由的情況中,高生氣情緒、低認知自由時,能力越高越早開始越早結束,且較不會延遲結束;低生氣情緒、低認知自由時,基本能力低者可能因預期較差的表現,因此晚點開始較愉悅的想法較高,較晚結束作業,也較易延遲結束。高低基本能力者在另外兩種情境無顯著差異;高生氣情緒、低認知自由時,可能因為即使生氣情緒提供行為動力,但主觀自由低,使能力高者並未發揮其能力而無顯著差異;低生氣情緒、高認知自由時,雖主觀自由高但可能因為缺乏展現行為的動力,高低能力者行為表現相似。總結來說,本研究以心理抗拒感觀點貫穿研究一與研究二,研究一發現內控人格特質高者,有較高的心理抗拒感傾向,而有較高的拖延傾向。研究二除驗證研究一發現外,另顯示抗拒狀態的情緒與認知層面具有不同的影響與作用,且視個人基本能力的不同而有表現的差異。此發現有助於深入理解心理抗拒感概念,並為心理抗拒感理論提出一小步的進展與突破。

Page generated in 0.01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