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身心障礙機構之經營理念與高效能管理 / Organizations that serv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high-performance management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理解當前國內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的經營管理理念概況,並透過績效表現的不同,結合高效能組織的經營管理特徵,歸納出身障機構的高效能管理方向。而透過研究所發現的經營管理理念特徵,將可提供給政府、機構經理人、或其他身心障礙福利機構關係人,作為組織經營之參考依據。同時也期望透過本研究之結果,指出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之經營成果,除關注服務品質以及受顧者需求之外,適當的投入經營管理能力與訓練,對於組織成效也會產生相當的效益。
  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法,針對內政部所公布的「第七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之應受評機構名冊(2008年12月底資料),全國共256間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並以各機構或所屬基金會的董事長,以及機構的負責人如院長或主任為研究對象。問卷共計發放405份,回收數量為255份,皆為有效問卷;其中包含67位董事長,及178位主任或園長,而機構則是回收了203間,故本研究的問卷回收率整體為63%,而針對機構的問卷回收率則為79%
  經由因素分析、信度考驗、次數分配與百分比、多變量變異數分析、T檢定、Pearson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首先發現目前國內的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於其經營管理理念,大致呈現正面的反應;除「事業規劃與創新能力」程度需加強,以及尚無法「避免管理風格之斷層」外,大致都能符合高效能管理之特徵。另一方面,透過本研究也得知,機構管理者的年齡、性別與NPO工作年資,對於其經營管理理念特徵會存有差異;且針對機構本身,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的成立年數、員工與志工人數、募捐比例、或服務類型差異,也會對於其經營管理理念存在差異。
  最後針對不同評鑑表現的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在經營管理理念上也存有顯著差異,且評鑑表現越佳的組織,於內部管理或是面對外部環境的應變力,也會有較好的表現,其中又以「資源有限性」、「簡單人治」、「缺乏標準化」、「策略規劃型態」、與「操作環境變動性決策特徵」等管理特徵越顯差異,並能與高效能組織管理特徵相互配合,發現評鑑成績優良的機構,較具有高效能的經營管理特性。
  故由結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針對政府相關機構與評鑑委員,當前的評鑑指標較無涉及經營管理理念議題,但透過本研究得知,受評成績較佳的機構也同時有較佳的經營管理特徵,故兩者可相互配合;而於未來的評鑑設計建議可加入相關組織管理量測項目,以幫助受評組織了解自我於經營管理上的缺漏或可增強之處。
二、針對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的高階管理者,本研究實證結果得知評鑑結果與機構的類型、屬性、規模,皆不會與評鑑等級存有相關性,故說明規模化或是特定服務類型與屬性,並非獲得較高評鑑等級之關鍵;然評鑑的成績卻與經營管理理念息息相關,機構除關切受故者需求與自身品質外,有效的經營管理才能將服務更具效率的提供給社會大眾。
三、對於持續關心本議題的對象,首先對於NPO的專業發展來說,透機構的發展與成長,不僅是為遵循相關規則以滿足評鑑之要求,背後成功的因素,也包含導入有效的經營管理理念或系統,而促使更高的服務品質與達成目標的效率性;另一方面對於相關領域的教育者,除了提供機構專業服務的輔佐外,也需要提供經營管理層面的教育訓練或幫助,才可達到機構有效的成長與整體身障服務水平之提升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8355008
Creators陳育雯, Chen, Yu W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