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臺灣地區威權統治下的政經體制

自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葡萄牙推翻統治近五十年的軍事獨裁政權,三個月後,希臘的軍事獨裁政權遭受到同樣被推翻的命運,隨後佛朗哥獨裁統治近三十六年的西班牙亦被波及。因此,這股起自七0年代中期南歐軍事獨裁國家的民主化浪潮,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這股民主化浪潮橫過大西洋,在八0年代湧進拉丁美洲的權威統治國家,並跨越太平洋而波及東亞的非民主國家,並在九0年代衝破東歐的共黨鐵幕,最後直搗共黨國家的老大哥─蘇聯。這股民主化浪潮在十餘年間橫掃過近三十個國家,而台灣為其中之一。
台灣地區威權體制在內外環境變槍所衍生的壓力下,終於在八0年代初期出現鬆動的跡象,無法再對政治反對力量的組織化行動,探取強力的壓制措施。因此,國民黨政權對反對人士在一九八四年成立的「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雖在成立初期聲稱將依法予以取締,但隨後卻與之進行溝通協商,並且政治反對人士更進一步在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正式宣布成立新黨─民主進步黨,以至一九八七年的解嚴,開始了台灣地區威權體制的轉化。
雖然社會科學界有關促使台灣地區威權體制進行轉化的因素之研究,自解嚴後的進五、六年以來便開始大量出現,因此對台灣地區威權體制之特質有深一步的認識。但大多數的研究通常僅就威權體制的某單一面向進行分析與論述,因而往往割裂威權體制的功能聯結關係與轉化過程之整體性,以致無法對威權體制及其轉化過程所呈現出的社會整體現象加以掌握和解釋。因此,本文擬就歷史─結構的觀點,採取國家中心理論的研究途徑,審視國民黨掌握之國家機關其自主的取得,以及國民黨政權在理事的動態過程中,因應內外政經結構變遷所產生之需要,採取符合其威權統治之全力系統特質的合理化措施,所形成的威權體制之功能聯結關係,並以此一權威體制的功能聯結關係,來說明和解釋台灣社會的整體現象。
據此,本論文的第一章緒論,針對相關的研究途徑及文獻加以分析探討,從而建立本文的研究分析架構,而在第二、三、四、五章,分別探討台灣地區威權體制的演進,恩庇侍從關係利益中介機制的本質,物質基礎以及其運作,獨占性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之二分化市場結構、二元化產業政策核對美日依賴的三角循環結構,以及在國家統合主義公會支配結構下之工會組織、勞工運動的興起與消退。再第六章結論中,說明權威體制的功能聯結關係,以及因此一功能聯結關係所衍生出來的社會諸多弊端之現象,並依據台灣的政經現實環境條件,企圖指出台灣再權威體制轉化時期隻政經體制蟲見的可能方向與十件的順序步驟,希望藉此能對台灣未來的政經發展,多提供一個思考的可能方向,而有助於台灣地區合理政經體制的建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300
Creators廖益興, Liao, Yi X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