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明代官僚組織的組成及其運作

本文的標題為“明代官僚組織的組成及其運作”,因此在行文結構方面主要是針對明代官僚組織的“組成”與“運作”兩方面合併進行說明與分析,在組成方面著重於制度的說明,而運作方面則是配合相關的事例,對於前所述及的制度予以實例性的說明,使讀者能夠有較為深入的瞭解與體會。文中所探討的內容,類似於現代所謂的人事管理制度。古代的人事管理制度,大致上包括有官吏的培訓、選拔、任用、考課、獎懲、調配和俸祿待遇等系列管理方法。本文劃分為取士制度及任官制度兩個面向加以討論。就取士制度來看,官僚組織的組成,其首要的條件,乃是要有足夠的人才。這些人才是如何培育、甄選出來?換言之,透過那些途徑獲得足夠的人才?其利弊得失又是如何?是其所要探討的範圍。大致上以薦舉、吏員、學校與科舉四者為主要的探討對象,分列於第二、三章之中、第二章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取士制度的意義與內容(包括三途並用的說明)、薦舉與吏員。第三章則以學校、科舉為主,並對明代的取士制度作一總結性的說明。之所以做如此安排者,主要乃是從制度面考量而來,其說明詳見後文。其次再就任官制度而言,官僚的派任、陞遷、考核、待遇雖說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然而大致上可以分為選官與考績兩部分,因此作者分別於第四、第五章之中論述。此一部分在有關明史的研究中並沒有系統及完整的討論,因此除了作制度的說明之外,同時希望能夠具體地將其實際情形,完整地加以陳述,進而評判其利弊得失。
另外特別注意者,作者在本文所指“官僚組織”主要是限定於文官體系而言,武官體系並不在討論範圍之內。之所以如此者,一方面由於文官體系加上武官體系,使得研究範圍過於龐雜且非作者能力所逮;另一方面,明代的官制乃重文輕武,『雖文武並置,而政事皆歸文職』,例如弘治年間編纂《會典》時,其凡例即明言:
本朝設官,大抵用周制,雖文武並置,而政事皆歸文職,故諸司職掌所載衙門,惟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及五軍都督府斷事官。其文武官制,則分見于吏、兵二部。今會典義當從備,故文武衙門各有職掌者,遂另開具,文職如宗人府之類,武職如五軍都督府之類,敘其建置沿革及所掌職事,而事必歸之六部。(《大明會典》,〈弘治間凡例〉,葉二-三,頁一六-一七)
故而文中所指官僚組織者者,皆意指文官體系而言,作者在此特別聲明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0377
Creators董立夫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