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戰後臺灣國民教育社會科教科書與國家形塑(1952-1987) / Social science textbooks of mandatory education and the forming of nation in postwar Taiwan, 1952-1987

1990年代臺灣社會出現「中國人」與「臺灣人」認同的分歧,然而「中國人」認同如何形成?「中國人」所認同的國家──「中國」是何面貌?認同之形成,應有其建構過程。由於多數人均包覆於建構認同的要素──「國民教育」中,故本文以國民教育社會科教科書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形塑的國家形象,藉以理解「中國認同」之形成。
分析社會科教科書可知,其為學習者形塑一個存續於東亞大陸的永恆國度,源自於黃帝建國,歷經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道統傳承,與秦、漢、唐、宋、元、明、清的帝國更迭,以至孫文創建的中華民國;活躍於永恆國度裡的人民,乃是具有世界性貢獻的中華民族。中國疆域源起於黃河流域,在大一統帝國統治下逐步擴張,學習者身處的臺灣,亦為中國固有之疆域。中華民國的領土廣闊、地形氣候多變、天然資源豐富、產業多元、人口眾多。其國民應愛國、守法、守分、服從、履行義務、為國犧牲、充實自我以建設國家;公民乃擁有參政權,以參與選舉為要。中華民國憲法揭櫫中華民國為民主國家,並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依據憲法組織的中央政府,採取五權分立制度;地方政府由各級政府、議會組成;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皆定期改選,體現民主制度。
此國家形象不僅建構中國認同,且壓抑臺灣認同。進一步探究課文內容,發現教科書既難以引導學習者拼湊中國的樣貌;也無法讓學習者瞭解其安身立命之所──臺灣。其所以如此,部分或起因於教科書企圖鞏固國民黨政權統治臺灣的正當性。「重新認識臺灣,再次審視中國」,對於經歷戒嚴時期國民教育的人民而言,無疑是一個重要課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153009
Creators陳俊傑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