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青少年時期經歷親職化者經驗之探究─以單親家庭為例 / Parentification and its impact on adolescent children of single-parent family .

當子女承擔父母親的角色與任務時即為親職化(parentification)的表現,親職化的孩子在看似成熟懂事的背後,這樣的責任和心理負擔對孩子而言可能是沉重的重擔,親職化的孩子在台灣的社會可能受到不同的讚揚與鼓勵,但也可能因此受到更多的忽略,或因為文化的壓力下而更加壓抑個人的需求。那麼具有親職化經驗之個體,在日益重視個體自我與社會文化強調「孝道行為」的思維下,擔任家中親職化的經驗是否對個體產生影響?影響究竟為何? 在傳統的文化影響下,親職化經驗者又是如何看待自己承擔家庭責任的角色?
為探討此一問題,本研究以質性的深度訪談為方法,透過於在兒童和青少年階段有過親職化經驗的個體以回溯的方式,分享自己在面對親職化的經驗與自我的看法,共成功訪問了七為具有親職化經驗者,並進一步分享這樣的經驗對成長過程的影響,研究發現如下:
一、結構性、功能性之單親家庭以及衝突的家庭中較容易出面親職化現象。然家庭缺位情形,並不必然為形成親職化的現象。需分析家庭資本的變化,由於經濟條件不佳,或是因為家庭結構的改變影響身心適應,而造成在照顧、陪伴的改變,並由於社會支持的不足使得父母親的情緒受影響,而為因應家庭中的改變,家庭中會出現新的懸缺賦予某位成員改善這些狀況的職責。
二、在親職化的表現上,以工具性親職化任務而言,包含家庭的「經濟支持與補充」、「家庭勞務協助」、「管教照顧手足」以及「照顧家庭成員」;在情感性親職化任務方面則包括「衝突協調」與「情緒安撫」兩大面向。
三、在影響方面,親職化經驗者表示親職化經驗使得「活動時間受限制」以及對人性「抱持懷疑不信任」,且內在心理感受趕到「辛苦疲累」、「協助有限,擔心愧疚」、「自貶自卑,缺乏自信」、「故作堅強,內心脆弱」、「獨自承擔,負荷沉重」、「責任加重,壓力龐大」,「悲觀絕望,期待解脫」;但表示此一經驗使得自己「成熟獨立」、「社會歷練,處事圓融」、「面對困境,勇於承擔」、「將心比心,鼓勵協助他人」、「自我要求,表現突出」,而在內在心理表現部分則包含「協助家庭,肯定自我」。
四、親職化為一歷程現象,可以區分適度低親職化、適度親職化、過度親職化及破壞性親職化,而親職化可以區分為主要原因在於家庭資源無法有效獲得或是隨時間推移而使得家庭支持系統不斷弱化,將使得親職化子女角色與任務將隨年齡而不斷加深與加廣,家庭責任不斷轉移造成家中某位子女過度承擔,而親職化子女心境表現開始產生變化,家庭界限也愈趨模糊,使得親職化者由適度低親職化逐漸走向破壞性親職化。
五、親職化者多數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是受到忽略、不被重視的,期待父母關注的心情。但若能獲得來自父母的適切回應,將是影響正面的自我感知的契機,親職化者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因此對於家庭的付出感到驕傲與自信。

據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正視親職化現象
不論是家庭、學校或是社會都應正視親職化可能對於個體的不利影響。應開始體認對家庭的付出不應是被無限上綱的,對家庭成員的犧牲與付出也不應被視為完全地理所當然。對於過度承擔家庭責任超齡負擔家庭任務的孩子,不應僅為提供表揚或讚賞,而應重視其年齡發展上之需求,適時給予協助與資源,提供關懷與之支持。
二、發展兒童照顧政策
政策上可設立社區照顧中心,安排夜間照顧以及寒暑假照顧課程,訓練大專以上學生擔任,一方面可提供工讀機會避免因工作影響學業,一方面也提供家庭管道以減輕父母或是親職化者擔負家庭照顧責任的壓力。此外,社區的照顧中心應有專業人員更能第一時間掌握家庭的相關狀況,提供必要的協助。
三、擴大脫貧就業方案實施
脫貧就業方案目的在於使家庭中子女不需擔負過多家庭經濟壓力,防止兒童或少年被迫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持者與協助者,避免剝奪他們應有的「適當的童年」(吳書昀,2010)。僅有當家庭的壓力能夠有機會獲得舒緩,家庭的需求能夠獲得滿足的情形下,孩子才有機會卸下過度的責任。
四、在實務工作面向增進家庭的支持系統及提供親職化子女支持
社會支持較為薄弱的家庭,孩子會傾向於表現他們對於父母親的擔心與關懷,會試著去照顧他們的父母而成為親職化子女,因而陷入保護與功能障礙的角色中。
未來實務工作上,可以更關注於單親父母的身心適應,提供親職諮詢、舉辦親職講座或是協助辦理自助團體或是支持性團體,以增進單親父母親職能力獲得支持,以直接間接協助家庭中所有成員。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72640092
Creators張榕芸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