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布寧「藝術哲學三部曲」的敘事研究 / Narrative study on I. A. Bunin's "Artistic-philosophical Trilogy"

俄國作家伊凡‧布寧(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 1870-1953)的《兄弟們》(Братья, 1914)、《從舊金山來的先生》(Господин из Сан-Фраициско, 1915)以及《阿強的夢》(Сны Чанга, 1916),被稱為「藝術哲學三部曲」。 / 論文作者從傳記相關資料以及小說的內容推論,這三篇作品雖然都有死亡情節(或死亡主題),然而作品主旨卻在於探討生命,亦即布寧的死亡詩學著眼於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作者將透過分析小說的藝術形式,指出對比辯證是作家「言說不可言傳之物」的敘事策略,作品以此呈現難以窮盡的人生道理。 / 作者首先以文本分析法、細讀法、敘事話語分析與敘事時間分析等途徑,說明對比形式是這組作品的共通特點,在陳述各種類型的重複與對比之後,將說明此一形式具有強化作品主題的敘事功能。 / 接著,論文作者指出三篇小說的細節描寫具有「忠於視覺生理現象」的特點:布寧描寫的是「所見」,而非「所知」。此外,這個部分也將說明包括「動態性」、「精確性」在內的幾項文字藝術特徵,並論述這些細節描寫在小說裡發揮如下的功能:作家透過具有動態影像特徵的敘事,導引讀者的關注焦點,這些敘事內容本身即隱含作家意旨;而忠實反映視覺生理的、精確的細節描寫,能夠讓讀者在感同身受的基礎上,把信任感延伸至作品的內容,作家藉此達到加強作品藝術效果的目的。 / 這組作品的共同形式基礎在於對比,論文最後也將以對比的形式呈現作品的重要內容──存在的多重矛盾,並總結這組小說的藝術形式與思想內容之間的對應關係。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5540031
Creators王鵬, Wang, Paul Pe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