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區域發展及工作地與居住地關係的變遷模式─以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為例

人口在空間上的分佈是個重要的研究主題。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口分佈與產業結構是重要的指標。從人口的聚集與分佈和產業結構可以反映一地的發展情形。關於臺灣地區的人口分佈情形與演變的討論已經甚多,除了分析全臺灣人口分佈,亦有分析特定都會區的人口分佈的歷史演變情形。但是,從人口分佈狀況僅能了解各地區的發展概況,而不能了解地區間的相互關係。而從產業結構可以看出地區間發展的差異,不過,通常在討論地區的產業時,較多都是以該地人口所從事的產業為代表,並沒有區分人口的工作地點,也就是即使就業人口在外地工作仍把其納入該地的產業結構的區分,而事實上,從工作人口的流動可以看出區域間對工作人口不同的吸引力。因而,本文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區域的發展,也就是從居住地與工作地的關係來看區域發展,以此觀點比較區域間的同異類型,也從工作遷移中發現區域間的相互關係。
本文對臺灣地區整體鄉鎮類型大致分析之後,以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為研究範圍。本文發現以臺灣地區的就業人口整體而言,在本地工作的比例有下降的趨勢,以鄉鎮來看,在本地工作比例較低的鄉鎮集中在北臺灣的台北縣市、桃園、新竹都會區附近與南臺灣的高雄縣市都會區附近以及東部一些鄉鎮。而對於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的分析,在分類鄉鎮型態時,主要依據為在本地的工作比例、居住與就業人口數以及鄉鎮所處的地理位置,此外也分析了就業人口的行業類別以作為比較類型參考。根據在本地的工作比例來區分鄉鎮類型,大致可將鄉鎮區分成比例高的都市核心地區、比例低的都市鄰近地區、比例高的偏遠地區。此外,以核心與邊陲的概念來解釋工作人口聚集的區域中心與鄰近地區的相互關係,換個方式而言,也可用生活圈的概念來看區域間的互動,在各區域中會形成各自的核心與邊陲,也就形成生活圈的範圍。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2540091
Creators吳永明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