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空間互動與區域發展關係之研究張安妮, ZHANG, AN-N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壹冊,五萬字,茲簡介如下:
空間互動在本論文中是指資訊流動。探討台灣地區資訊流動現象。並探討資訊傳遞藉
不同的方式進行,彼此的關係如何?及其與區域發展、土地使用相互關係研究。章節
安排如下: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限制、研究範圍、第三節研究目的、第四
節研究流程及論文架構、第五節研究方法、第六節資料處理。
第二章文獻回顧:第一節與研究動機相關之文獻、第二節與空間互動相關之文獻、第
三節與區域發展相關之文獻。
第三章台灣地區空間互動現象:第一節前言、第二節三種空間互動現象之描述、第三
節重要區域之空間互動現象描述、第四節台灣地區空間互動現象之解釋。
第四章空間互動與區域發展:第一節三重空間互動特色、第二節台灣地區空間互動與
區域發展之關係、第三節空間互動對區域發展之影響。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研究發現、第二節未來趨勢分析、第三節結論與建議。
|
2 |
高速鐵路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以台灣本島生活圈為例連浩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高速鐵路於2006年年底完工啟用,屆時,台北到高雄只需90分鐘,未來勢必會深切地影響台灣各區的發展。然而,國內外研究對於高速鐵路是否能造成區域發展的均衡並無一致的看法,所以,本研究欲針對此議題繼續作探討,並將區域發展定義為「各生活圈之居住人口與產業人口的變動」。
於實證分析方面,本研究建立一個包括人口、產業、土地使用與交通等部門的計量模型,並輸出居住人口與二、三級產業人口作為衡量區域發展的指標,其實證結果如下:
1. 對於居住人口有顯著關係的變數包括當期二級產業人口數、當期三級產業人口數、前期住宅區劃設面積與當期可及性。
2. 對於二級產業人口有顯著關係的變數包括前期二級產業人口數、與當期可及性。
3. 對於三級產業人口有顯著關係的變數包括前期三級產業人口數、前期商業區劃設面積與當期可及性。
最後再藉由模擬分析得到以下的結論:於民國100年有高速鐵路營運的情況下,高速鐵路對於台灣本島西部地區各生活圈的發展確實有達到均衡的作用,既有的都會區之優勢明顯降低,而其他原屬發展較落後的生活圈依自身條件有不同程度的成長,無疑是拉近了彼此間發展的差距。然而高速鐵路對於東部地區則幾乎沒有影響,若要解決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發展的隔閡,仍待其他的政策配合。 / The THSR (Taiwan High-Speed Railway) system is about to commence service by the end of 2006, it will not only reduce the travel time to 90 minutes between Taipei and Kaohsiung, but also have impacts o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round the island.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researches, the issue that whether the HSR system improves the equilibrium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or not still lacks consensu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is issue, and defines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s the increment of population and labors of each city.
This research established a multi-equation model including demography, labor,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the output were next stage’s population, and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y labors to evaluate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to the population ar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abors, service industry labors, lagged size of habitant area and accessibility.
2.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to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abors are lagg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abors and accessibility.
3.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to the service industry labors are lagged service industry labors, lagged size of commercial area and accessibility.
The simulation approach gives the result of the following: five years from now, with the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the THSR system, it indeed narrows the development gap among regions in west Taiwan, while the well-developed cities transfer its resources to the less-developed cities. However, the THSR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island. To solve the inequality problem between both sides, it still needs additional efforts from the government.
|
3 |
區域發展及工作地與居住地關係的變遷模式─以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為例吳永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口在空間上的分佈是個重要的研究主題。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口分佈與產業結構是重要的指標。從人口的聚集與分佈和產業結構可以反映一地的發展情形。關於臺灣地區的人口分佈情形與演變的討論已經甚多,除了分析全臺灣人口分佈,亦有分析特定都會區的人口分佈的歷史演變情形。但是,從人口分佈狀況僅能了解各地區的發展概況,而不能了解地區間的相互關係。而從產業結構可以看出地區間發展的差異,不過,通常在討論地區的產業時,較多都是以該地人口所從事的產業為代表,並沒有區分人口的工作地點,也就是即使就業人口在外地工作仍把其納入該地的產業結構的區分,而事實上,從工作人口的流動可以看出區域間對工作人口不同的吸引力。因而,本文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區域的發展,也就是從居住地與工作地的關係來看區域發展,以此觀點比較區域間的同異類型,也從工作遷移中發現區域間的相互關係。
本文對臺灣地區整體鄉鎮類型大致分析之後,以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為研究範圍。本文發現以臺灣地區的就業人口整體而言,在本地工作的比例有下降的趨勢,以鄉鎮來看,在本地工作比例較低的鄉鎮集中在北臺灣的台北縣市、桃園、新竹都會區附近與南臺灣的高雄縣市都會區附近以及東部一些鄉鎮。而對於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的分析,在分類鄉鎮型態時,主要依據為在本地的工作比例、居住與就業人口數以及鄉鎮所處的地理位置,此外也分析了就業人口的行業類別以作為比較類型參考。根據在本地的工作比例來區分鄉鎮類型,大致可將鄉鎮區分成比例高的都市核心地區、比例低的都市鄰近地區、比例高的偏遠地區。此外,以核心與邊陲的概念來解釋工作人口聚集的區域中心與鄰近地區的相互關係,換個方式而言,也可用生活圈的概念來看區域間的互動,在各區域中會形成各自的核心與邊陲,也就形成生活圈的範圍。
|
4 |
全球化下外資對台灣區域發展的影響分析 / The impacts of FDI toward Taiwan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globalization陳榮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電信科技的快速發展,與市場自由思潮和企業對外擴張的需求結合,形成了全球化的現象,其特徵為資本快速的在國際間快速流通。跨國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至其他國家直接投資生產,而對地主國產生了許多的影響。外國直接投資往往能增加地主國的就業機會、促進地方稅收、提高國民所得,帶來新的科技與技術等,因而促進了地主國經濟的發展,使得許多的國家積極的去吸引外資來投資。隨全球化不斷發展,其新的潮流為各地方政府亦希望可以吸引外資,來引導地方和國際接軌而有所發展。
本研究針對台灣在這一波全球化下受到外資進駐所受的影響進行探討,利用會計成長模型來檢驗過去外資對本國總產值的影響,並去檢驗外國投資對各縣市產值以及就業的影響,以瞭解外資對台灣的影響以及其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研究結果顯示,外國廠商來台投資,無論對整體的國內生產毛額和地方的產值及就業,都有正面的影響效果。顯示了台灣過去引進外資促進發展的策略相當成功,外資成為過去台灣經濟發展的ㄧ大主因,因而地方政府也應當積極去爭取外國廠商至當地投資。本研究亦發現,外資集中密集度越高其正面效果越強,而不同的外資產業進入不同的區域,其產生的效果也不一致,因此引進外資時,若地方政府考量本身特性利用相關優惠,加以中央政府的輔助引進適當的外資產業,並開發專區以集中發展,將會是比較有利的方式。 / With th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apidly developed、the liberation of thought around the markets、and the need for enterprise to expand as well、globalization was formed.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production cost、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went abroad to engage in direct investment、which caused considerably different effects in host countr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lways provides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host country than domestic investment、it also increases regional taxation and wages paid to workers、and brings new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 to host country. Therefore、FDI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ost country. Because of those advantages from FDI、now many countries are eager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to come to invest.
As the globalization continue to boom、the new trend of globalization is that the competition for new investment by local governments seems to be ever increasing. Local governments want the FDI to help regional re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spects the effects of FDI toward Taiwan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globaliz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s of FDI in Taiwan and what kind of role FDI play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aiwan、this paper use growth accounting equation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DI toward regional output value and GDP of Taiwan.
This paper presents evidence that foreign investment not only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GDP but also regional output value. It indicates that the strategy of using FDI to improve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successful in the past. FDI was one of those main factors to make Taiwan economy prosperous; therefore、local government should spare no efforts to attract FDI to local area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higher the density of FDI in those areas、the stronger the positive effects might be .In addition、different industries of FDI in different areas would have different effects. In this way、the best way for central government to do is to help local government consider about their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provide specific incentives to attract appropriate industries into specially designated area.
|
5 |
中國大陸區域發展策略與「諸候經濟」之形成 /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Formation of " Dukedom Economies"周枝田, Chou, Chi T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舊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各國的「非共化」,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的成
敗也逐漸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總的來說,十年經改提昇了人民的生活水
準,消滅了一部份的貧窮落後,推動了經濟的快速成長,其成就不可忽視
;但是,由於經濟運行機制的轉換並不順利,經改過程也就無可避免地出
現了一些結構性矛盾。由經改試驗所引伸出的一連串問題中,「沿海與內
地的關係」和「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是兩個特別值得注意的課題。近年來
,中國大陸地方經濟勢力的迅速擴張和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惡化,不僅使
中共中央與地方矛盾、衝突日益加劇。形成所謂「諸候經濟」的格局,更
對中共政權的統治基礎和控制能力帶來嚴重的挑戰。本論文的主旨在於利
用當代區域成長理論( Regional Growth Theory)來分析中共區域發展
策略的本質,並探討地方保護主義的形成和沿海、內地經濟差距的擴大對
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可能造成的制約。筆者認為,中共區域發展策略由毛澤
東時期強調自給自足、重視國防安全的「平衡發展策略」轉變為後毛澤東
時期強調區域分工、重視經濟效益的「不平衡發展策略」,此種政策轉變
雖然符合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要求,卻也使得東西部貧富差距日益懸殊;
再加上地方政府經濟自主權的增強,使得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更為不易,衍
生出貿易封鎖、資源搶奪等「諸候經濟」現象。然而,經濟領域的地方保
護行為在短期內仍不可能發展為政治上的割據分裂。換句話說,地方政府
的經濟勢力雖然有可能進一步擴張壯大,但不致於使中共陷入政權解體的
局面。
|
6 |
清代大甲地區的發展與街市的形成(1684-1895)楊秀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如果把臺灣比喻為一個人體,村落、鄉、鎮、都市等區域為其細胞,若要翔實呈現臺灣的整個歷史開發過程,則地方區域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而目前對大甲地區的研究,已有地理、地質、考古、建築及宗教學等成果呈現,惟以歷史學的角度或方法所從事的研究,雖有部份專書或專文,仍缺少在一個完整時空的脈絡下,針對大甲地區的發展與街市的形成做一個整體性的討論與分析。因此,筆者認為若能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並從歷史研究的角度出發,將更有助於瞭解本地區的開發過程與特色。
|
7 |
補助金制度與城鄉及區域發展關聯性之探討 /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subsidies and urban-rural as well as regional development李妮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地方政府主要財政收入,有地方稅課收入與來自於上級政府之補助金收入。而近年來,適逢景氣不佳、經濟衰退等原因,致使地方政府稅課收入日益減少,已無法支應地方政府日益膨脹的公共支出。此時,源於上級政府之補助金收入,即成為各地方政府不可或缺之首要財源。以民國89-98年為例,多數地方政府皆高度仰賴上級政府補助金,部分縣市的補助金收入占歲入結構比重甚至已逾50%。
促進城鄉及區域均衡發展,是政府長期以來的重要施政目標之一。補助金制度於立法之初,亦被賦予「平衡地方財政差異」、「縮小城鄉差距及區域發展」等目標。尤當地方財政困難情況加劇之時,補助金收入對於地方政府便愈顯重要,亦凸顯補助金收入扮演著影響地方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角色。緣此,補助金制度與城鄉及區域發展之間的關係,便值得深入探討。
本研究首先透過民國79年至98年的政府統計資料,分析地方財政現況及補助金制度與地方財政自主之關聯性。研究發現地方政府因財政收支劃分法之稅制設計,高度仰賴上級政府補助金致地方財政自主能力十分低落。復再以全台23個縣市為樣本,將城鄉發展與區域發展之空間範圍分析,分為七個生活圈與四大區域進行探討。並透過因子分析法萃取「都市化因子」、「產業經濟因子」及「設施因子」作為城鄉及區域發展之代表性因子,藉此深入探討台灣地區城鄉及區域發展之現況。研究發現,台灣地區之城鄉及區域發展存有一定程度之差異。
最後,本研究透過關聯分析,探討城鄉及區域發展與補助金收入之關聯性。研究結果發現,補助金收入與都市化因子呈現中度正相關、與產業經濟因子呈現高度正相關,並與設施因子呈現低度相關性。顯示上級政府撥付予地方之補助金收入,對於台灣地區城鄉及區域發展之效益呈現在產業經濟因子與都市化因子兩方面,此亦與台灣地區長期以來,因上級政府偏重於經濟發展與致力於對都市地區之建設發展,所造成城鄉及區域發展失衡的現象是相呼應的。而未來政府相關權責單位於興革促進城鄉及區域發展相關政策時,應同時考量補助金制度之運用與分配,以使補助金得以發揮其應有之功能。
|
8 |
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 / Irrigation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anan Plain in Ching Dynasty陳鴻圖, Chen, Hung T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水利開發被稱為台灣農業史上第一次革命,由於水利開發後對台灣農村經濟及農村社會產生莫大的改變。過去對於台灣農村社會的研究稍嫌薄弱,故本文從水利開發的角度切入來探討農村社會,時間以整個清代為斷限;研究區域以嘉南平原為對象。本文的研究除緒論及結論外,全文共分為四章作細部分析:第二章〈嘉南平原的自然環境及土地拓墾〉,水利開發的先決條件取決在自然環境的良窳,其次必須配合農業的發展。嘉南平原為典型的看天田,故在進入水利開發之前,必須先了解嘉南平原的自然環境。第三章〈清代嘉南平原的水利開發〉,本章主要是藉由水利開發史實的探討,來建構清代嘉南平原農村的水利原貌。本章主要分水利開發的進展、水利開發的模式及水利組織的經營三部分來說明。第四章〈水利開發對嘉南平原的影響〉,農村社會的主軸主要包括農業生產、商業行為及宗教活動三部分,而水利開發之後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稻米產量增加、生產方式的改變、新市場圈的產生等;對農村經濟有莫大的影響,間接的影響新的地緣組織產生、水利糾紛及解決、人群關係的重新組合變了農村社會的秩序;這些影響無形中促成聚落的發展與人口的形成。第五章〈水利開發、區域發展與官府角色〉,本章主要藉由與台灣北部及閩粵的比較,來探討水利開發與區域展的關係,及不同地區官府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相同。最後從日據時期嘉南平原水利開發的轉變來釐清所謂官府角色問題。
|
9 |
都會區發展與住宅價格差異關係之分析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and Housing Price in Metropolitan Areas郭哲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各都會區因經濟與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使各都會區房地產市場特性有所差異,住宅價格波動情形亦有所不同。過去於台灣雖已有許多文獻探討過區域經濟與社會變數和區域住宅價格之關聯,卻少有文獻討論不同區域彼此間住宅價格差異與區域經濟與社會變數差異關係,且多數探討區域房地產市場文獻亦僅將研究範圍限縮在單一都會區,對於全國都會區之綜合性討論較為缺乏。是故,本文以台灣六大都會區為研究對象,探討各都會區彼此間住宅價格差異時間與空間變動情形,分析其與各都會區彼此間經濟與社會發展差異關係,進一步釐清當中之主要影響因素。
本研究使用台北市、新北市、桃竹都會區、台中都會區、台南都會區與高雄都會區等六大都會區由1993年至2010年共270筆住宅價格兩兩相除之比例資料,透過縱橫資料模型(Panel Data Model)探討國內六大都會區,兩兩間住宅價格比例變動於經濟與社會面的主要影響因素。實證顯示,當兩兩都會區經常性所得、知識密集服務業就業機會、公共投資、交通可及性、辦公室使用執照樓地板面積、治安狀況與空氣品質差異越大,住宅價格差異亦隨之擴張。且各都會區知識密集服務業就業機會、公共投資、交通可及性與經常性所得落差對住宅價格差異影響最大。此外,兩兩都會區住宅價格差異亦受到其地區特性與景氣影響。建議政府可透過於弱勢都會區發展適宜知識密集服務業發展之環境,吸引相關產業進駐,提供當地更多知識密集服務業就業機會,降低國內都會區所得落差。此外,應合理分配各都會區公共投資金額,強化弱勢都會區大眾運輸服務水準,以降低國內各都會區住宅價格懸殊情形。 / In Taiwan, because of the dissimilar levels of urban development, housing prices in different metropolitan areas change in sundry ways. This paper uses panel data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gap and the difference in housing prices in metropolitan areas of Taiwan during 1993-2010.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income gap, the employment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gap, the mobility gap, the public investment gap, the office quantity gap, the public security gap, and the air quality gap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ifference in housing prices, and the difference in housing prices is also influenced by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 estate cycles. Besides, we also discover that the employment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gap and the public investment gap are two key determinants of the difference in housing prices.
|
10 |
南迴鐵路與台東縣資源開發利用辛玉蘭, Xin, Yu-L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先就區域開發理論和基本概念做重點探討。針對台東縣區域發展現況,分實質與
人文因素分析其落後原因。再配合南迴鐵路即將癖建,台東縣對外效通聯絡可獲很大
改善,來討論台東縣產業發展可能變動方向,並本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的觀點,以增加
台東縣就業機會,減緩人口外流為主要目標,分別以發展游憩觀光事業和工礦業為投
資重點,探討為加速台東縣區域發展,今後資源開發利用之最佳方式。章次如左: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區域開發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
第三章 台東縣區域發展分析與檢討
第四章 南迴鐵路對台東縣交通運輸之影響
第五章 南迴鐵路對台東縣資源利用影響之探討
第六章 結論
|
Page generated in 0.02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