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一九五八年以來中共戰爭觀的轉變 / The change of the PRC's view of war since 1985

根據馬克思主義對戰爭的傳統看法,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世界資源,世界大戰是無可避免的。但第二次大戰後,資本主義國家間並未發生大戰,反而社會主義國家間紛爭不斷。一九八五年六月步中共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鄧小平重新評估國際形勢,認為世界大戰短期之內不可能爆發,但各國為追求獨立自主的政治、經濟路線,區域性衝突將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共軍內部對其長期以來所遵循的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展開了一連串再認識的活動。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指的是列寧、毛澤東在其本國進行革命、戰爭式與其他國進行戰爭時,對馬克思學說的應用與詮釋。事實上,馬克思對於戰爭本質及基本規律等問題,並沒有一套完整的理論,但列寧在其俄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中,以馬克思的階級理論,倚造出一套對戰爭起源、根源、目的、性質及消滅等問題有完整答案的戰爭觀;而中共的戰爭觀,則可說是完全承襲自列寧。因此,中共戰爭觀的轉變,有很大成份是對列寧革命戰爭理論的揚棄,其目的在為現代戰爭的發生找到合理的解釋,並為其未來軍隊建設打好理論基礎。長期以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幾乎就等同於中共的軍事思想。由於戰爭觀的轉變,中共開始將其軍隊任務與作戰側重方向放在應付未來「局部戰爭」的威脅上,加以現代戰爭對武器裝備、人員素質及作戰方式等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這自然會對中共根據內戰經驗形成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產生衝擊。中共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修正,表露出它在堅持共黨專政的同時,亟欲使其軍事思想更能符合現代戰爭的要求。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816
Creators周飛來, Chou, Fei-La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