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帝國左翼與台灣書寫──伊藤永之介台灣作品研究

在歷來台灣文學的研究當中,討論到日本人作家的台灣書寫時,浮現在腦海中的,往往是佐藤春夫、中村地平等一脈相承的浪漫耽美系譜,以及深受其影響的西川滿與其《文藝台灣》集團同人。事實上,有別於此一路線,與三○年代台灣左翼文學運動關係最為緊密的日本左翼文壇,對於當時台灣文壇更是產生過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楊逵以〈送報伕〉入選一九三四年《文學評論》雜誌徵文第二名,得到左翼作家德永直等人的好評便是一例。此外,更有並非耽美派作家所寫下的、呈現出台灣做為殖民地的多元面向之作品。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當屬身為「勞農藝術家連盟」一員,秉持左翼立場的伊藤永之介筆下取材自殖民地台灣的作品──〈總督府模範竹林〉及〈平地蕃人〉。
一來作者伊藤永之介的左翼色彩在殖民地書寫上產生怎樣的效用使人感到好奇,二來不具台灣經驗的作者如何呈現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亦使人產生興趣。本論文即針對伊藤永之介上述兩篇以台灣為背景的小說進行討論,除了逐一釐清小說外部的歷史背景與社會脈絡,同時分析小說內部的文本性格,進一步探勘作者的書寫策略與其寫作意圖。
伊藤永之介一方面透過在地風物的描寫以及語言的混用,突出殖民地台灣的地方色彩與混雜的台灣印象。另一方面,〈總督府模範竹林〉以渲染性或煽動性的字眼取代嘆願書中平直的文字,意圖達到挑撥讀者同理心與同情心的目的;〈平地蕃人〉結局則停留在主角最終的反擊,同樣表達了強烈的反抗意識。並且藉由生命的消逝、生活的崩潰來強調殖民地無產階級的困苦,而相同的書寫手法在另一篇殖民地作品〈萬寶山〉中更是表露無遺,不只透過文獻資料灌注其對殖民地的想像,同時筆下的殖民地面貌往往是平面而刻板的,呈現出左翼文學作家一貫公式化與類型化的傾向。
但不論是公式化的書寫,抑或藉由資料想像未曾謀面的台灣,都正代表著作家觀看台灣的角度,前者源自於左翼文學作家的背景,後者則是由於未曾涉足台灣的緣故,伊藤永之介在此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視點,使日本人筆下的台灣不再只是耽美浪漫的單一面向,而閱讀三○年代的殖民地台灣,於是有了更多的選擇。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159005
Creators林蔚儒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7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