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現行市地重劃問題之研究

市地重劃之原理,是公共設施所需要之基地,不以收買之方式取得,而是由重劃地區之土地所有權人比例分攤;另外,實施重劃所需費用,也由重劃後保留一部分土地來抵充。因此實施市地重劃時,原所有權人由於需要負擔公共設施用地及抵費地,故重劃後分配之面積,將比重劃前之面積少。但重劃後,由於道路等公共設施完備,土地分配井然有序,地價隨之上漲,故就價值方面觀察,重劃後之總價並不低於重劃前之總價,一般是比重劃前之總價大。可見在實施市地重劃之地區,政府可以不費一分錢即可取得公共施用地,改善市環境,故市地重劃是一項非常理想之都市建設手段,尤其在地價高漲,公共設施用地之取得極端困難之情況下,更能顯出市地重劃之優點。
市地重劃雖有如是之功能,但依資料顯示,截至六十五所底止,全臺灣地區辦理完成之市地重劃總面積,卻僅一二二五公頃。如以臺灣之土地面積約為日本之十分之一比例計算,而依日本已辦市地重劃總面積二四一二八七公頃,臺灣至少也應辦理二四○○○公頃。其間之差距,可謂甚為懸殊。何以臺灣地區無法如同日本,確實收到擴到辦理市地重劃之功效?其癥結所在之探求乃是本論文之研究動機。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在於針對其癥結,提出改進建議,以供有關之立法機關及行政實務界作參考。
本論文計分五章,各章之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敘述臺灣地區都市問題之形成原因及種類,進而提出解決途徑。經分析結果,強調市地重劃乃為較有效且可行之解決工具。
第二章就臺灣地區實施市地重劃之沿革及效益,予以略述並列有關之圖表說明。同時根據各種有關資料,將歷年來臺灣地區辦理市地重劃所產生之問題分類成三大類別:重劃前準備階段之問題、重劃執行階段之問題及重劃結束階段之問題。
第三章係綜合各學者、專家及行政實務界所提出之改進意見,加以檢討分析,而對部分重劃問題,提出筆者之改進建議。同時復建議今後市地重劃政策應遵行之途徑。
第四章係依學者、專家及行政實務界所提出之改進意見,加以檢討分析,針對「細部計畫與市地重劃之配合問題」及「重劃前後之地價查估問題」,提出筆者之改進建議。同時,根據臺北市下埤關段第二期市地重劃區之案例,經筆者實際計算及比較分析,針對「重劃負擔方程式問題」,提出一有效且合理之改革方案。此外,復介紹日本之「市地重劃估價技術」及「換地計算方法」,以供我國參考。
第五章綜合上述二章之推論分析結果,提出扼要性之總結。
本論文之研究方法:
第一章研究主題之引導及研究價值之確定:採分析比較方式,配合國情,歸納出「市地重劃」與解決都市問題之關係及其在我國所扮演之角色。
第二章研究問題之發現:蒐集各種有關資料,採分類法,依重劃工作之順序,將重劃問題分成三大類。
第三章研究問題之解決:蒐集各種有關之改進意見,採分析比較方式,探尋解決問題之途徑。
第四章特殊問題之解決:兼採分析比較方式及實例驗證法,尋求解決特殊問題之有效途徑。
第五章研究之完成:根據上二章之研究成果,提出扼要性之總結。
本論文之研究地區對象為台灣地區,即包括臺北市及臺灣省。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8264
Creators洪再利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