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生產要素在經濟發展中替代關係之探討-各國發展歷程之實證研究

生產要素的替代關係,一直是經濟發展亟欲探討的問題,尤其是在勞動與資本的替代
上。但在傳統經濟發展的文獻中多為探討均衡成長模型及生產因素在不同部門間移轉
的問題,而對生產要素間之所得分配及替代關係的探討,則多未提供較清楚的理論依
據,本文即是提供各國的實證結果,以做為未來更進一步的理論探討依據。
一般而言,如替代彈性越大,表示資本勞動比對邊際技術代替率的變動反應靈敏,此
時如發生勞動價格相對資本價格有較大的上升變動時,則資本勞動比的變動比率會更
高,其表現在勞動與資本的所得重分配上,也就越發的對勞動產生不利的現象。反之
,如資本勞動的替代關係很低,甚而有互補的關係時,表示當勞動價格相對的上漲,
並不會影響至勞動的僱用。因而我們認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工會的力量越強,
會造成替代代彈性有下降的趨勢,但在長期之中,資方會因工資相對上漲而進行生產
技術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因而使替代彈性又有漸趨回升的跡象,而使替代彈性在經濟
發展的時間序列中 呈現一類似“U”型的走勢。
本文即是用BURGESS〔1974〕;MOHABBAT,DALAL 〔1983〕等所用之先驗對數
(TRANSCENDENTAL LOGARITHMIC,簡稱TRANSLOG)之成本函數的分析方法,及「近似
無關迴歸估計法」(SURE)導出資本、勞動與進口間的替代彈性值,我們再將各國間
序列的替代彈性值為依變數,時間、實質所得、工會力量等為自變數,以試圖找出足
以解釋替代彈性值變動的各項可能因素。
本文的結構為:第一章為前言;第二章為文獻回顧;第三章為理論模型的設立及估計
方法的描述;第四章為實證結果的分析;第五章為結論。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685
Creators朱克聰, ZHU, KE-CO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