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上古至中古神仙形象的轉變

道教成立的確切時間,說法莫衷一是,大致上學界目前肯定道教大約形成於東漢晚期,然而在此之前「神仙」信仰早已在戰國中晚期便已萌發,甚至西漢時期,無論官方帝王求僊,或是民間喪葬帛畫、銅鏡等等,都顯示神仙思想盛極一時。而早期道教的成形基本上是源自於秦漢時代的信仰體系上,帶有濃厚的民間性格與巫風色彩,然而道教作為一制度化的宗教,有意識地將原本屬於民間宗教的要素加以改造,雖然有時候要區分道教、民間宗教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四至六世紀時,人們由民間宗教的信徒轉換身份成為道教徒,乃是因為他們在道教那裡找到他們所習慣的諸種要素,而這些要素被昇華,納入了一個更牢固,且組織更嚴密的框架之中,神仙信仰正是其中的一環。

我們主要藉由幾個面向來觀察神仙形象的變遷,得道的方式、外在的形貌、山林隱逸的形象、社會形象等等,透過一些問題的釐清,我們最終的論題是著重在整體的神仙形象之上,試圖在時間序列中,視中國宗教為一個整體,以神仙為中心,來觀察神聖、世俗世界彼此間的相互作用、影響,並且試圖找出其中是否有任何隨時變遷的現象。

上古至中古的神仙整體形象上的變遷來看,其實我們可以觀察到雖然神仙一直都是代表著對於此世的超脫,然而在神仙形象的建構上卻出現一種重大的轉變,學習、道德、外貌、階級,乃至於社會關係上,神仙都顯得越來越與凡人無異,他們非但要汲汲於學習、積善,甚至對於衣服穿著也有一定的限制,且也受限於其他地位更高的仙人,甚至還有各自負責的工作,乃至於為人解決問題,事實上這種對神仙形象的想像,都凸顯出神仙的「人化」問題,雖然原本人們便設想神仙是由人而成的,但是人之所以追求成仙,正是在於其無拘無束,長生逍遙之上,是人們對於塵世秩序的一種反抗,也是企圖將人生美好的享樂永遠留存的希望之上,正是這種祈求能夠脫離各種痛苦、拘束的現實,企求一個更美好的生命形式,才使得人們汲汲於成仙,然而實際上對於神仙形象的建構,實際上呈現出另一種「人」的姿態,所不同的似乎只有所存在的地方不同,或是特殊能力的擁有與否罷了,其他方面人與神仙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也許這正印證了一句「並非神造人,而是人造神」吧!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891560061
Creators黃怡真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34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