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先秦漢初五行思維方式研究 / On the Thinking Mode of Five Phases in Pre-Qin and Early Han Dynasty

五行觀念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深層的基因,影響中國人的知識與生活甚巨,本文從思維方式、宇宙觀與知識體系作為切入點,梳理先秦至漢初五行思維方式之建構過程與意義內涵。
第二章思考五行宇宙圖式的起源。透過觀察四時宇宙圖式的內涵,可以發現五行宇宙圖式乃是奠基於四時宇宙圖式及四時知識體系中發展而來,將四時知識體系融攝於五行宇宙圖式中,進而開展出五行知識體系,成為中國先民認識與理解世界的基本模式。
第三章探討五行宇宙圖式形成之過程。中國先民在分類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多本」配應模式,透過自然時物以及象徵意義將方位、季節、色彩與五行配應,並凝聚出各行的核心概念,形成一組配應模式,呈現「木-春-東-青-生」,「火-夏-南-赤-長」,「土-中-黃-中」,「金-秋-西-白-殺/收穫」,「水-冬-北-黑-藏」的宇宙圖式。
第四章討論五行宇宙圖式在人文世界之運用。五行宇宙圖式與五行知識體系在人文世界中成為君王政令與人類行為的規範與法則。而在中國醫學方面,則以五行宇宙圖式理解人類身體,將五臟納入五行系統,視為「五行的身體」。藉由五行於政令與人體領域的應用,說明五行宇宙圖式為有機整體宇宙觀,形成類應思維模式,在此種基礎上型塑五行宇宙圖式的基本架構。
透過對於五行宇宙圖式與五行知識體系的研究,以期增加對於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及文化傳統的認識與理解。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71510071
Creators詹筌亦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