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園空間之研究--以性別使用觀點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男女學生在課餘時間使用校內活動空間的現況與情形、研究臺北市國民小學男女學生對廁所空間及附屬設備的看法與使用情形、了解臺北市國民小學男女學生對校園危險空間類型與造成不安全因素的看法並析論兩性意見的異同、最後提出臺北市國民小學性別空間之具體建議,俾供相關單位、人員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方法分為問卷調查法與實地觀察法兩部分:(1)問卷調查對象為所抽取的51個學校各一班之六年級學生,共計抽取1,350名學生(有效樣本1,345人;女生640人,男生705人)進行問卷調查;(2)觀察對象的取得主要是以兩個行政區為一個單位,從各單位中各抽取一間學校,共六間學校進行觀察,主要觀察重點為學生下課時間所使用的校園空間、廁所與附屬設備、校園危險空間及產生不安全的因素。在資料分析上,問卷調查主要以描述性分析、次數百分比統計、卡方考驗、Cochran Q考驗、t-test考驗、Spearman等級相關、MANOVA變異數分析等方法。經研究結果發現:

一、學生認為校園各活動空間中使用者的性別印象「男比女多」的校園空間比「女比男多」的空間多。
二、學生在課餘時校園活動空間的選擇,男生勾選比例50%以上的有「班級教室內」、「運動場」、「室外籃球場」、「教室外走廊」;女生勾選比例50%以上的有「班級教室內」、「教室外走廊」、「運動場」。
三、女生易受到場地中異性影響而降低自我的使用意願。
四、在因距離太遠、不方便到達而降低使用意願的校園空間向度上,男生勾選的比例50%以上的有「圖書館」;女生則是「運動場」、「圖書館」。
五、校園空間本身也具有性別傾向;動態運動空間較屬於「男性取向的空間」;靜態學習空間較屬於「女性取向空間」、「休閒服務空間」則較為「中性空間」。
六、學生對校園廁所之馬桶形式與隔間方式的喜好具有性別差異。
七、學生對校園廁所之附屬設備的看法具有一致性。
八、不同學區、規模與性別的學生對廁所便利性、舒適性的滿意程度具有差異。
九、學生對校園危險空間前五項的排序具有一致性,分別為「地下室」、「廁所」、「圍牆角落」、「教具儲藏室」、「垃圾場」。
十、造成校園不安全空間的因素主要有「位置偏僻」、「人煙稀少」、「光線不足」、「視覺死角」。

研究者經過文獻探討與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的建議:(一)擬定具體明確的「性別平等教育之校園空間」的規劃方向與建議,達成性別平等的校園環境目標;(二)在學生主要上課地點附近的空地或牆面增設籃框;彈性調整下課時間,增加學生使用遠距離的校園空間;(三)規劃性別平等的校園,注重不同性別學生使用校園空間的機會均等;(四)打造符合兩性需求的校園廁所空間;(五)充實校園廁所的附屬設備,規劃更衣室與複合式盥洗室,提供學生更便利的校園空間;(六)加裝緊急求救鈴及緊急照明設備,提高廁所的安全性;定期檢視廁所便間的安全性,以降低被偷窺的可能;(七)重視各學區、規模的校園廁所環境,提高女性廁所使用數量,將廁所位置設於易達又安全的地點;(八)繪製校園危險空間地圖並張貼於校園明顯處;裝設監視器、夜間照明設備及反光鏡,減少校園的危險空間;(九)上課空間的多元性,提高學生對學校各個空間的認識;性別平等理念的再宣導,將性別平等教育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二、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在1.研究學校的選擇上:(1)針對不同縣市的學校進行研究;(2)針對不同年限的學校進行研究;(3)針對不同層級的學校進行研究;(4)可比較不同年齡層的學生;2.研究對象的選擇:可針對不同身分的人進行研究;(二)在學校空間的選擇上,可1.挑選單一地點進行觀察;2.挑選單一類型空間進行觀察;(三)在研究方法方面,可加入與研究對象或學校主任、校長的深度對談,則對研究對象的空間選擇或學校空間設計的背景意義能有另一番角度的看法,以便對校園性別空間的使用情形與規劃能有更進一步或不同的認識。

關鍵詞: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園空間、性別、性別與校園空間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1520321
Creators張惠玲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