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15
  • 198
  • 17
  • 3
  • 2
  • 1
  • Tagged with
  • 221
  • 221
  • 85
  • 49
  • 49
  • 45
  • 39
  • 38
  • 38
  • 35
  • 35
  • 34
  • 31
  • 31
  • 2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性別、年級與智慧功能的關係

戴禮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在探究我國小學、國中、和高中學生在分析能力和創造思考兩方面的性別差異、年級差異以及性別、年級在這兩方面的交互影響。 所採用的受試是小四、國一和高一的男女學生各50名,共300名,測量分析能力的工具是藏圖測驗,而創造思考則是托蘭斯創造思考測驗(包括語文和圖形兩部份),後者的得分在語文部份計有流暢、變通、獨創和總分四項,而圖形部份還有精進性的得分,共五項,用二項式變異數分析來分析上述三測驗後,得到以下的結論。 就性別差異而言,男生在語文和圖形創造思考方面的總分皆優於女生,其中尤以語文部份的獨創性(P< .01),和圖形部份的變通性與獨創性(P< .005)得分差異最為顯著;就年級差異而言,語文部份的四項得分都有顯著的差異,換言之,語文創造思考的得分是隨年級增加而增高的,而圖形部份的總分和流暢性分數則未有顯著的年級差異,唯變通性、獨創性和精進性三項得分都有年級差異;至於年級與性別的交互作用在圖形部份並不顯著,而語文部份在流暢性、變通性和總分三方面的交互作用均已顯著,發現圖形部份的性別差異主要是在高一男女兩組之間,而年級的差異顯著表現於男生三組,卻非女生三組之間。 至於藏圖測驗的結果顯示,男女生的得分沒有顯著差異,但各年級間的差異卻極顯著,性別與年級的交互影響也並不顯著。 此外,本研究還發現,語文創造思考各因素、圖形創造思考各因素與藏圖測驗的相關,除圖形創造思考各因素與藏圖測驗的相關較低外,其餘各項分數間都有極顯著的相關。 除探究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外,並建議今後有關研究的方向,及其在教育上的含意。
2

性別、年級與六項應試技巧關係的研究

金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選擇題試題成為目前教育評鑑上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所以值得對與之有關的問題作深入的探討。 筆者自Ebel等人(1965)「應試技巧的分析」一文中,選取易於量化、易於編製出測量工具的六小項應試技巧來做研究。除了試編出測量這六項應試技巧的工具外,並以之測量國小五年級至國中三年級的學生,探求性別、年級與此六項應試技巧的關係,最後又以實驗處理加以實驗組,以觀應試技巧是否會因訓練而增進。 研究中提出的虛無假設為 一、男、女在應試技巧上無顯著差異。 二、應試技巧與年級無關。 三、性別、年級對應試技巧沒有顯著的交互影響。 四、各年級的實驗組接受應試技巧訓練後,在應試技巧試題上的得分與控制組無顯著差異。 經施測及統計、分析的結果,由800名受試者的反應得到的結論是:在本研究控制組一年級男生取樣偏差的情況下,男、女在應試技巧上有顯著差異,男生優於女生;年級愈高應試技巧一般說來也愈增強;性別、年級對應試技巧沒有交互影響;經過訓練以後,應試技巧會增進。 在最後一章裡,筆者並且檢討了本研究的缺點與問題,提出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3

性別、排行、就學階段、依附風格與妒忌經驗、快樂感受之關係

塗振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之目的在探討學生性別、就學階段、家中排行、依附風格與各種嫉妒經驗、快樂感受之關係,內容可分成四部分:(1)探討我國學生在各種嫉妒經驗的現況。(2)探討學生的性別、就學階段、家中排行、依附風格與各種嫉妒經驗的關係。(3)探討學生各種嫉妒經驗與幸福、快樂感受的關係。(4)探討學生的依附風格與幸福、快樂感受的關係。   本研究以國小至大學的學生為取樣的對象,有效樣本計有834人(男416人,女418人;國小200人,國中207人,高中職222人,大學205人)。所採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嫉妒問卷」、「人際相處態度量表」及「快樂感受量表」。研究中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皮爾森積差相關、t考驗、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嘔比較和典型相關等。   本研究主要的結果如下:   一、在整體嫉妒程度方面,因為本研究問的是「容易」嫉妒別人,所以對於那些曾經嫉妒過別人的學生,但並不是「容易」嫉妒別人的人可能無法測得。以「同意」的比例來看,本研究中有31.2%的學生認為自己是一個容易嫉妒別人的人,雖不嚴重,但有三分之一的人也不可掉以輕心。女生自陳的嫉妒程度比男生高;各就學階段方面,以國中自陳的嫉妒程度最高。   二、嫉妒對象方面,以嫉妒「平輩」的次數大於嫉妒「長輩」的次數,其中最常被學生嫉妒的前三名,依序為「同學」、「朋友」、「兄弟姊妹」。   三、嫉妒原因方面,經因素分析的結果共得「別人事半功倍」、「別人樣樣具全」、「別人幸運順利」、「小人得寵」、「別人擁有自己買不起的東西」、「別人受歡迎」、「別人比自己幸福」、「家中失寵」、「好友背叛」、「為愛吃醋」、「自卑挫折心理」、「輸不起心理」、「小心眼」十三個因素。其中最常引起學生嫉妒原因前五名,依序為「小人得寵」、「輸不起心理」、「自卑挫折心理」、「別人樣樣俱全」、「別人事半功倍」。   四、嫉妒感覺方面,經因素分析的結果共得「不爽不平」、「生氣憤怒」、「欽羡」、「沮喪委屈」、「覺得不屑」、「後悔自責」、「害怕不適」六個因素,其中學生在嫉妒時最常有的前三名感覺,依序為「欽羡」、「不爽不平」、「覺得不屑」。   五、嫉妒的表示方式方面,經因素分析的結果共得「逃避怨懟」、「言語諷刺」「散播謠言暗自中傷」、「生悶氣」、「訴諸第三者」、「直接傾訴」、「威脅攻擊」、「自命清高自我安慰」、「反省改進」、「隱藏破壞別人東西」十個因素,其中學生在嫉妒時,最常用的前五種方式,依序為「反省改進」、「生悶氣」、「訴諸第三者」、「逃避怨懟、「自命清高自我安慰」。   六、嫉妒結果方面,經因素分析的結果共得「否極泰來和好如初」、「了然釋懷」、「兩敗俱傷」、「得不償失」、「感情不淡反濃」、「自覺不該」、「對方舉止收斂」七個因素,其中學生在嫉妒後,最常發生的前三種結果,依序為「了然釋懷」、「否極泰來和好如初」、「感情不淡反濃」。   七、在性別與各種嫉妒經驗關係方面,女生除了在嫉妒感覺上較比男生感到「沮喪委屈」、「後悔自責」,在嫉妒的表示方式上較比男生常用「訴諸第三者」、「生悶氣」之外,在嫉妒感覺和嫉妒的表示方式其他方面均較男生低。而在嫉妒原因和嫉妒對象方面,男生除了較比女生常因為「別人擁有自己買不起的東西」而產生嫉妒,較比女生常嫉妒「情人或伴侶」之外,在這兩部份,其他方面,均較女生低。   八、在就學階段與各種嫉妒經驗關係方面,除了嫉妒對象「同學」、「朋友」、嫉妒原因「自卑挫折心理」、「小心眼」,嫉妒表示方式「生悶氣」、「訴諸第三者」方面,是以大學生最高之外,其他均以國中、國小最高,而且年齡越小越為嫉妒的趨勢。   九、家中排行與各種嫉妒經驗關係方面,均以排行中間學生的嫉妒最高,但這種顯著的差異只存在嫉妒對象與嫉妒原因之中。   十、在依附風格與各種嫉妒經驗關係方面,均顯示不安全型學生的嫉妒程度高於安全型的學生,而且不安全型中,又以焦慮矛盾型在各種經驗上最高的部份,佔大多數,可見越不安全型的學生越會嫉妒。   十一、在各種嫉妒經驗與幸福、快樂感受關係方面,除了各種嫉妒經驗與快樂感受中「刺激爽快」感受均呈顯著正相關之外,其他的幸福、快樂感受大部份均與各種嫉妒經驗呈顯著負相關,可見越常嫉妒別人的人,也越較不感幸福、快樂。   十二、在依附風格與幸福、快樂感受關係方面,除了在快樂感受「刺激爽快」,不同的依附風格無差異之外,其他的幸福、快樂感受,均以「安全型」最高,相關也較大,可見越是安全依附的人,越較感到幸福、快樂。   本研究跟據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若干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及學生輔導工作之參考。
4

臺北市國民中學性別與空間規畫之研究

張淑瑜, Chang, Shu-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析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性別學生在課餘時間使用校內空間的現況與影響因素,研究臺北市國民中學性別與廁所空間的使用與規畫情形,了解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園中讓師生覺得不安全的場所及因素,並分析兩性的差異,最後依照研究結果,提出臺北市國民中學性別與空間規畫的具體建議,俾供相關單位、人員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選取臺北市國民中學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與觀察。問卷調查以臺北市12所國民中學的學生與教師為對象,總計抽取1305名學生(有效樣本1215人;女生590人,男生625人)及195位教師(有效樣本146人;女性104人,男性42人)進行問卷調查,觀察部分選取臺北市4所國民中學為觀察對象,主要在了解不同性別師生對課餘時間使用學校空間、廁所及更衣室、校園不安全空間的使用情形、看法與意見。在資料分析上,問卷調查主要以描述性分析、次數百分比統計、卡方考驗、Cochran Q考驗等分析方法;觀察部分則採描述性的方法紀錄。 經研究結果發現: 一、課餘時間使用的學校空間,可分為「男性取向空間」(如籃球場、跑道、桌球室)、「女性取向空間」(如樹蔭下、圖書館、班級教室內),其餘為「中性空間」。 二、對於課餘時間使用各學校空間之使用者性別印象,「男比女多」之空間者為「室外籃球場」與「室內籃球場」,其餘空間則以勾選「差不多」者最多。 三、在學生課餘時間主要使用的學校空間方面,男生勾選比例超過50%以上的學校空間依序有「班級教室外的走廊」、「班級教室內」、「室外籃球場」;女生勾選比例超過50%以上的學校空間依序有「班級教室外的走廊」、「班級教室內」。 四、在課餘時間的活動選擇上,男生勾選比例超過50%以上的活動依序有「聊天」、「打球」、「打電腦」、「玩遊戲」、和「睡覺」,女生勾選比例超過50%以上的活動依序有「聊天」、「聽音樂」、「睡覺」、「打電腦」,但是「聊天」均為男女生偏好的課餘活動第一位。 五、有50%以上的男女學生覺得自己不會受到活動場地中有異性存在的影響,而降低使用校內活動空間的意願;但有30%左右的女生覺得若「室外籃球場」中有男生使用,將會降低其使用該球場的意願。 六、男女生對於「因距離太遠或不方便到達而降低使用意願的學校空間」意見一致,男女勾選比例最高之前三項均依序為「室外籃球場」、「不會受影響」、「桌球室」。 七、有超過80%的男女師生覺得在學校使用廁所「很少」或「從來沒有」需要等待,但仍有29.4%的女學生及12.4%的男學生覺得「經常」或「有時候」需要等待,顯示女性比男性排隊等待使用廁所的機會仍然較高。 八、在廁所的等待空間方面,男女性多數傾向認為「足夠」,但有超過1/4的女學生覺得廁所的等待空間「有點不足」或「非常不足」。 九、在馬桶形式的喜好上,女性明顯偏好蹲式馬桶,男性則以認為「兩種都可以」的比例最高。 十、男女生均有半數左右認為廁所的不便之處主要是「沒有衛生紙」、「沒有擦手紙或烘手機」。 十一、有六成的學生、七成以上的教師覺得「非常需要」或「需要」更衣室,而男女沒有差異。 十二、男女生對於「校園不安全空間」的意見大致一致,均有40%以上的學生勾選「地下室」、「圍牆角落」、「廁所」。 十三、男女師生大致認為造成校園空間不安全的主要原因為「位置偏僻和人煙稀少」、「地下室光線太暗」、「圍牆角落的視覺死角」、以及「廁所的怕被偷窺」。 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發現,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 對於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的建議:(一)增設籃球架(場),且不宜離教室過遠。(二)可適量設置女生籃球優先使用架。(三)考量空間的性別取向,規畫或調整使用率較低的學校空間,例如:1. 以直線跑道取代環形跑道,其他使用率低的運動空間規畫以多功能利用場地為優先;2. 在教室附近增設休憩場地或設施,並增加現有休憩空間如樹蔭下、中庭、草坪、花園、水池的可及性與功能性。(四)規畫兩性平等的廁所,例如:1. 男女廁便器總數量應均等化,並在總量管制的條件下,女廁總面積應大於男廁;2. 大便器形式以蹲式為主,但為考量孕婦、不耐久蹲者及身心障礙者,宜在每處廁所適量設置一個以上之坐式便器;3. 廁所內宜裝設掛勾或置物臺、衛生紙(棉)販賣機、全身鏡、門簾、遮壁等,增加使用者的方便性與私密性;4. 廁所內宜裝設緊急求救鈴。(五)加強規畫更衣室與複合式盥洗間。(六)師生共同繪製校園危險地圖,俾供校方作為學校優先改善校園安全之項目。 二、 對於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一)在研究學校的選擇上,可以其他縣市或其他各級學校進行探究。(二)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可針對女性教師作學校空間利用與需求的規畫研究。(三)在學校空間的研究選擇上,可針對單一設施或空間作性別或使用效能的相關研究。(四)在研究方法上,可嘗試採用個案研究法,以深入瞭解學校性別與空間的使用情形與規畫。
5

兩性組織社會化差異之研究

莊智英, ZHUANG, ZHI-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探討男女兩性在工作表現的差異問題,有關的研究自1970年代即汗牛充棟,我國 近年來逐漸有學者加入研究。有從官方統計資料分析,提出女性在高職位、待遇等方 面不如男性的問題;有從社會學、心理學、組織行為等角度,試圖探討、解釋男女差 異的現象;亦有從法律制定、管理技術訓練等角度,希望解決兩性不平等和女性技能 不足的問題。本論文從社會化觀點,探討兩性差異因素,進而探討組織社會化對兩性 工作態度的影響。 本文共六章,十九節,約六萬字。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和研究限制。 第二章,理論背景,分別就社會化、影響兩性成就差異的因素和組織社會化等理論加 以探討。 第三章,研究設計,說明本實證研究的根據和架構。從介紹有關的實證研究、解說研 究架構到提出研究假設。 第四章,研究方法,以行政院一級機關公務人員為本研究調查對象。分抽樣、研究工 具和資料處理三節。 第五章,結果與討論,分別就預先社會化、適應和工作投入關係;男女組織社會化過 程有否差異;男女工作投入是否因預先社會化和適應程度不同而有差異;男女組織社 會化過程是否因個人屬性不同而有差異四節討論。 第六章,結論,對本論文做摘要、檢討和建議。
6

性別角色、社經地位與少年犯罪之關係研究

簡馨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1)探討性別角色與少年犯罪之關係。為求更深入了解性別角色與少年犯罪之關係,同時以正性及負性特質來探討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在性別角色上的差異。(2)探討社經地位與少年犯罪之關係。分別就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聲望、家庭設備(經濟地位)等三方面探討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在此三者之差異。(3)根據研究結果,探討影響少年犯罪的因素,並提出建議,以提供輔導犯罪少年之參考。 本研究是以桃園輔育院、彰化輔育院、高雄輔育院國中肄業以上教育程度以及復與高中、大誠高中、泰北高中、木柵國中、江翠國中、石碇國中等機構,十四歲至十九歲少年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用X2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凡X2檢定達顯著水準再進行百分比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F值顯著者則以薛費氏法進行多重比較。 本研究的結果發現:(1)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在正性性別角色上的分怖沒有顯著差異,在負性性別角色上的分怖有顯著差異,特別是負性男性化與犯罪行為的發生有密切關係。(2)不同正性性別角色在犯罪傾向上沒有顯著差異,不同負性性別角色者在犯罪傾向上有顯著差異,負性兩性化者的犯罪傾向最高。(3)暴力犯、財產犯及吸食藥物虞犯在男性正性特質上有顯著差異(吸食藥物虞犯的男性正性特質顯著高於暴力犯及財產犯),在女性正性特質上也有差異。但在男性負性特質及女性負性特質上並沒有顯著差異。(4)男性犯罪少年的社經地位顯著低於一般少年,女性犯罪少年及一般少年在社經地位上除家長教育程度外,在家庭經濟地位及家長職業聲望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7

主試者性別、相識度對心理測驗實施的影響

王培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教育上常借用心理測驗來瞭解個體的潛在能力,作為教育的參考。使用心理測驗,不僅要注意測驗工具本身的條件,也要慎重考慮使用時的各種因素。國內以往的研究偏重於測驗編製方面的工作,本研究則著重在實施測驗時,主試者屬性對測驗結果的影響,其主要目在探討主試者的性別、主試者與受試者的相識度,對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受試者,在實施各種形式的心理測驗上的影響,進而探析我國目前心理測驗的實施方式,並提出積極性的建議。 本研究內容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問題的假設及名詞詮釋;第二章文獻的探討;第三章研究的方法,敘述實驗的設計、樣本的選擇、實施的過程、測驗工具的選用及資料的處理;第四章結果與討論,陳示研究所得的結果,並與過去的研究結果互相參照;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對象,係高雄市立五權國民學校四、六年級學生。首先預試「圖形式智力測驗」作為控制、選擇的依據,選出四年級240名,六年級256名為受試者,參加實驗。實驗時主試者包括:四名相識的主試者,由學校的科任老師擔任;四名不相識的主試者,由教育系高年級同學擔任,都是男女各居其半。實驗工作是由主試者實施「修訂加州中心理成熟測驗(第二種)」。最後以「修訂加州心理成熟測驗(第二種)」之語文部份、非語文部份及總分部份的得分結果,分別進行2×2×2多因子變異數分析,顯示研究的結果。 結果發現:主試者性別對心理測驗實施的結果有顯著的影響。在四年級非語文部份,主試者性別與受試者性別之間有交互影響,其中主試者對同性別受試者的影響顯著,尤其以男主試者對男受試者的影響較大。相識度及受試者性別的影響,都沒有達到顯著的水準。但研究所提結果的趨向是:男受試者在非語文部份,女受試者在語文部份,表現較好;且不論在語文部份、非語文部份及總分部份的測驗結果,相識的情況下,男主試者使受試者表現較好,不相識情況下,女主試者使受試者表現較為好。 因此建議對低年級實施非語文測驗時,宜以主試者對同性別的受試者施測。此外,實施心理測驗時,在相識的情況下,以男主試者施測為宜;不相識的情況下,宜以女主試者施測。未來可以隨機取樣的方法選取樣本;或採用單一形式的語文測驗和非語文測驗,作更進一步的研究。
8

國小兒童的性別、社會背景及其語言行為之關係

譚天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有關兒童語言行為的研究,結論不一。本研究為了了解國小兒童的性別、社會背景在語言行為上之差異,乃提出虛無假設,假定不同性別、社會背景的兒童,在語言行為上沒有顯著的差異。 抽取八十名受試者,依其社會背景分為漁、農、公教和商四組,每組二十名,男女各半。採個別測驗方式,要受試者看四張不同社會背景的圖片,作語言反應。然後就其語言編碼方式及語言行為總字數,加以分析。 本研究資料是用二項式變異數分析、克一瓦二氏單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曼一惠特尼U考驗等方法來檢驗。結果發現:男女兒童在語言編碼及語言行為總字數上,沒有顯著的差異,不同社會背景的兒童在語言行為總字數上亦無差異,但不同社會背景的兒童在語言編碼上則有顯著的差異。進一步以杜凱氏法比較,發現農∼公組在四張圖片的語言編碼,都達顯著差異,公∼商組在圖片漁上亦達顯著差異。 最後從不同社會背景在行為、態度上之差異來解釋結果,並對教育及研究提出建議。
9

女性軍人角色期望與性別文化之研究 / A Study of General Expectations to Female Soldiers and Related Gender Issue

王梨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社會急遽轉型,社會風氣開放,男女平權已蔚為趨勢,加上國防兵源需求,以及女性特有的細膩特質等因素,促使女性志願從軍者日眾。女性在加入軍中行列之後,固然女性軍職身分已漸為社會所接受,然而在我國傳統觀念下,對於女性的角色扮演,有其特定的期待,導致女性在面對傳統上以男性文化為主流的工作職場,遭遇到許多有待克服與調適之處,因此,軍中性別文化以及有關性別角色等課題,值得深究。 / With rapi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toward more openning, gender equality had become a well accepted concept. Due to the shortage of newly recruited forces and considering certain female characteristics, there were more and more female voluntarily joining the army. Although female military personnel had gradually been accepted by the society, burdened by conventional expectations toward women, female military personnel had encountered many obstacles working in a traditionally male-dominant environment. Certain gender issues in the army required more in-depth studies
10

女生都不喜歡刻板印象嗎?探討女性消費者對於刻板印象與反刻板印象的廣告態度及品牌態度差異 / The Difference of Female Consumers' Ad Attitude and Brand Attitude toward Stereotype and Non-stereotype in Advertisements

黃韻綺, Huang, Yun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廣告中刻板印象的表現已是習以為常的事,不論是女性或男性都以某種特定的樣貌呈現,儘管在兩性平權的現代社會,這樣的表現手法仍舊頻繁的出現。過去文獻發現消費者對於刻板印象廣告可能產生負面的態度,但未曾深究消費者所產生的負面態度是針對哪些刻板化的角色描繪,因此此次研究以此為核心深入探討。 本研究針對「廣告性別角色」以及「刻板印象/反刻板印象」的角度切入,根據陳正男以及譚大純(1995)兩位學者所歸納出的三種廣告性別角色,分別為職業角色、權力角色以及情慾角色,探討三種角色在刻板印象廣告以及反刻板印象廣告的呈現對於女性消費者有什麼不同的廣告以及品牌態度;此外,加入「性別意識」的個人特質作為調節變項,以探討其對於刻板印象廣告以及反刻板印象廣告的影響。 本研究共回收120份問卷,並同時利用因素分析以及回歸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一、 刻板化職業角色以及刻板化權力角色與廣告態度呈現負相關 二、 刻板化情慾角色與廣告態度呈現正相關 三、 不論在職業角色、權力角色以及情慾角色,「性別意識」對於廣告態度以及品牌態度不具有調節效果。

Page generated in 0.02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