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7
  • 17
  • Tagged with
  • 17
  • 17
  • 12
  • 9
  • 8
  • 8
  • 7
  • 7
  • 7
  • 4
  • 4
  • 4
  • 4
  • 4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性別、年級與六項應試技巧關係的研究

金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選擇題試題成為目前教育評鑑上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所以值得對與之有關的問題作深入的探討。 筆者自Ebel等人(1965)「應試技巧的分析」一文中,選取易於量化、易於編製出測量工具的六小項應試技巧來做研究。除了試編出測量這六項應試技巧的工具外,並以之測量國小五年級至國中三年級的學生,探求性別、年級與此六項應試技巧的關係,最後又以實驗處理加以實驗組,以觀應試技巧是否會因訓練而增進。 研究中提出的虛無假設為 一、男、女在應試技巧上無顯著差異。 二、應試技巧與年級無關。 三、性別、年級對應試技巧沒有顯著的交互影響。 四、各年級的實驗組接受應試技巧訓練後,在應試技巧試題上的得分與控制組無顯著差異。 經施測及統計、分析的結果,由800名受試者的反應得到的結論是:在本研究控制組一年級男生取樣偏差的情況下,男、女在應試技巧上有顯著差異,男生優於女生;年級愈高應試技巧一般說來也愈增強;性別、年級對應試技巧沒有交互影響;經過訓練以後,應試技巧會增進。 在最後一章裡,筆者並且檢討了本研究的缺點與問題,提出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2

年級和社經地位跟我國學生概念動率的關係

吳英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三百名受試取自國小六年級、國中二年級和高中二年級,以探討年級和社經地位跟我國學生概念動率的關係。 本研究的自變項是年級和社經地位;應變項是熟悉圖形配對測驗(MFFT)上的反應時間和錯誤次數。統計方法則為2 × 3多因設計的變異數分析或共變數分析(以智力為共變量)。 首先比較男女在反應時間和錯誤次數的成績,發現差異都達顯著程度,即男生受試比女生更富沈思型的傾向。因此,男女分開分析以避免性別因素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無論是變異數分析或共變數分析的結果,男生的反應時間和錯誤次數都無顯著的社經地位差異。女生方面則較特殊。變異數分析發現錯誤次數的差異,由於智力予以控制便告消失,可是共變分析卻違反同質性假設。 至於年級的主要效果,男生反應時間的變異數分析沒有明顯的差異,智力共變調整後,國二男生卻比高二男生的來得長;錯誤次數剛好相反,變異數分析所發現顯著之差異,當智力予以控制後,即告消失。女生方面,兩種分析都顯示小六女生的反應時間比高二女生的來得長;錯誤次數則均無差異。 綜結來說,共變數分析的結果跟變異數分析不甚相同,因此探討概念動率的差異,實有將智力加以控制的必要。 對於熟悉圖形測驗工具的計量性問題,本研究也指出前人研究的一致發現,即無論是再測或內部一致性,錯誤次數的信度都比反應時間的低。另外概念動率與「衝動性人格量表」的關係,本研究也發現很少有顯著相關。
3

採用人物題材群課程與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繪畫能力之影響

郭榮瑞, GUO, RONG-R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三:(1)探討以人物題材群的課程型態去從事美勞教學,對國 小四年級學生繪畫能力的影響,包括形象觀察能力、色彩表現能力、空間處理能力 、美感表現能力及完成能力。(2)探討兒童人物畫課程結構、教學取向與可行的 實施模式。(3)建立實際可行的兒童繪畫能力的評量標準。為達成上述目的,乃 就國內美勞教育的現況及有關文獻中,去探究國內兒童畫形成概念化的原因及目前 的美勞教學課程取向,並探討藝術教育理論基礎、課程結構、學習模式以及有關的 教學研究,作為本教學實驗的理論基礎。其次,闡述兒童繪畫能力的內涵、影響兒 童繪畫的因素,並進行兒童繪畫評量之研究等,作為兒童繪畫能力評量之依據。最 後,綜合上述文獻分析之結果,擬訂「人物題材群之課程與教學」去進行實驗,探 討其對學生繪畫能力之影響。 本研究之對象為台北縣新莊市裕民國小四年八班為實驗室(男生20人,女生22人及 同校四年二班為控制班學生(男生22人,女生21人)作為實驗比照,實施教學實驗 。前後計八週,每週一次,每次計約80分鐘。其中控制班一位男生因無法合程參加 實驗教學,故予刎除。人物題材群課程包括自己的臉(塑造)、面具(工藝的製作 )、同學的畫像(紙凸版畫),同學的畫像(彩墨畫)。教學之前,控制班、實驗 班均同時實施前測;教學實驗結果之後,兩班均同時實施後測。將前、後測的作品 分別編號混合,商聘三位美勞教育專家依據評分標準表評分。資料整理完畢之後, 使用SPSS PC+進行前、後測之成績統計與兩班成績之t考驗及以排除前測之共變量 ,進行變異數分析,以驗證本研究所提出之研究假設。 茲將本研究結果主要發現摘述如下: 一、有關課程與教學方面: 發現採用人物題材群的課程型態去從事美勞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繪畫能力有增 進影響。 二、有關兒童畫之課程結構、教學取向方面: 發現透過雕塑(自己的臉)→工藝(面具製作)→版畫(同學的畫像)→彩墨繪畫 (畫我對面的同學)→彩畫(自畫像)等之人物畫題材群課程型態教學,學生之繪 畫表現能力--包括形象表現、色彩表現、空間處理、美感表現、完成能力及整體 繪畫能力均比教學實驗前達顯著的進步水準之具體成效。 三、有關兒童繪畫能力評量方面: 發現採用兒童自畫像總結性評量方式,所擬訂之五項兒童繪畫能力的評量標準-- 包括形象能力,色彩表現、空間處理、美感表現和完成能力等,對兒童自畫像的觀 察寫生作品的評量,具有適用性。
4

年級、性別角色、人情取向與同理心的關係

詹志禹, ZAN, ZHI-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共一冊,七萬字,分五章: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同理心研究的重要性 二、同理心的年級和性別差異之研究爭論 三、同理心研究與文化背景的考慮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一、同理心含有那些不同的因素?各有何涵義? 二、從青少年後期到成年期?同理心發展型態如何? 三、性別、性別角色與同理心的關係如何? 四、人情取向的因素如何?各與同理心有何關係? 第三節 重要名詞定義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 同理心概念的演變及其實證研究 第二節 性別、性別角色與同理心的關係 第三節 人情取向的涵義及其與同理心的關係 第四節 年級對性別角色、人情取向與同理心的影響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工具 第一節 研究樣本:高中生、大學生共六百五十人 第二節 研究工具:同理心量表、性別角色量表、人情取向問卷 第四章:研究結果 第一節 年級、性別、性別角色與同理心:以典型相關及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統計分析 第二節 年級、性別、人情取向與同理心:以典型相關進行分析 第三節 性別角色、人情取向與同理心的關係:以典型相關進行分析 第五章:討論與建議 附錄一 同理心量表之信度與效度研究:因素分析法進行
5

高級中學教材、年級暨學生性別與班級氣氛的關係

項必蒂, Xiang, Bi-D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計一冊,五萬字左右,分五章十七節論述。其內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引言(包括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第二節 問題敘述與假設(共計六十三個問題與根據問題而提出的六十三個假設) 第三節 名詞銓釋(予本研究有關之名詞以操作定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班級氣氛的意義與發展 第二節 班級氣氛之理論基礎-- 1.馬斯婁(Mas low) 之動機需求論。 2.莫瑞(Murray)之環境壓抑論。 3.蓋茲爾與泰倫(Getzel & The len)之班級是一個社會系統之模式。 第三節 班級氣氛的測量和特徵 第四節 有關班級氣氛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受試者(為台北市高中三四二個班級) 第二節 測量工具(採穆斯編製,吳靜吉•項必蒂六十八年所修訂之「課室環境量表 」) 第三節 施測程序(於三月六日至三月卅日施測三百四十二個班級) 第四節 統計方法(採2 ×3 ×3 之多元變異數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統計與資料分析 第二節 假設的考驗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討論 第二節 未來研究的建議
6

國小一年級兒童家長教育期望、休閒參與與學習壓力之相關性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s among Parent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Stress of the first grad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莫碧華, Mok, Pek 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兒童家長教育期望、休閒參與與學習壓力之關係。本研究會先了解家長教育期望、兒童休閒參與及學習壓力之現況,並進一步分析背景變項在家長教育期望、兒童休閒參與及學習壓力之差異情形:而後分別探討家長教育期望、兒童休閒參與對與學習壓力之相關情形,並分析不同的家長教育期望與兒童休閒參與對兒童學習壓力之預測情形。 本研究係使用侯世昌所編製之「家長教育期望問卷」及吳明隆所編製之「兒童學習壓力量表」,並改編Ragheb(1980)與張文禎(2003)的「休閒參與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利用問卷調查法來蒐集相關資料。本研究主要以臺北市公立國小一年級學童為研究母群體,並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886位國小一年級學童及其家長為主要研究對象;共發出886份問卷,整體回收率有效問卷為71%。問卷回收後,使用SPSS18.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信度估計、項目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階層迴歸等,研究結果如下: 壹、 家長教育期望普遍偏高,且在品德及人際之得分最高;兒童休閒參與程度普遍中等,且在戶外活動上之得分最高;兒童學習壓力現況普遍偏低。 貳、 家長社經地位在家長教育期望的得分上無顯著差異,然而父親為中社經地位的孩子,其品格及人際較低社經地位者佳。子女性別在家長教育期望的得分上無顯著差異,然而女童的品格及人際方面的期望顯著高於男生。子女數與子女序在家長教育期望上無顯著差異。 參、 家長不同社經地位在兒童休閒參與得分上達顯著差異,父母親社經地位愈高,孩子的休閒參與程度也較高。不同子女性別在兒童休閒參與得分上無顯著差異,然而男生參與大眾媒體活動的程度較女生高,女生參與個人嗜好活動的程度則比男生高。不同子女數與子女序在兒童休閒參與得分上無顯著差異。 肆、 家長不同社經地位在兒童學習壓力得分上達顯著差異,且低社經地位父母親的孩子在兒童學習壓力上承受的壓力也較高。而子女性別、子女數與子女序在兒童學習壓力上無顯著差異。 伍、 家長教育期望與兒童學習壓力呈現負相關。而兒童休閒參與與兒童學習壓力也呈負相關。 陸、 家長教育期望對兒童學習壓具有預測力;而兒童休閒參與對兒童學習壓力則無預測力。
7

加減應用問題中多餘資訊的辨識

陳文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Littlefield與Rieser(1993)曾提出語意區辨模型,來解釋多餘資訊特性對多餘資訊辨識的影響,本研究則以Kintsch與Greeno(1985)的閱讀理解模型為基礎,重新探討多餘資訊的辨識。與問題中的問句相比較,多餘資訊句的語意特徵相似度可分為高低兩個水準,多餘資訊句的位置則可能出現在題目中間或後面,本研究由這兩個特性編製出四類多餘資訊句,分別加入六類兩步驟加減應用問題中,要求國小三年級的學童圈選出解題需用到的數字,來探討多餘資訊特性對辨識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整體而言,語意特徵相似度低時,學童的辨識表現較好,所犯的錯誤主要為只圈選兩個相關資訊;語意特徵相似度高時,學童的辨識表現下降,較容易圈選多餘資訊句中的數字。而位置變項的效果並不顯著,且語意特徵相似度與位置變項的交互作用也不明顯。 進一步分析學童在六類兩步驟問題中的表現,本研究建議閱讀理解模型比語意區辨模型更能合理地解釋學童的辨識表現,而記憶可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因素。此外,部分學童會以問句中的主角為線索,判斷擁有相同主角的句子與解題有關,而造成辨識錯誤。
8

性別、年級、數學學習態度、性別角色與數學成就之關係

李默英, Li, Mo-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本章在敘述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並對研究問題、研究假設與有關 名詞加以界定。 第二章文獻探討:分別探討性別、年級與數學成就,性別、年級與數學學習態度,數 學學習態度與數學成就,及性別角色與數學成就等關係的有關文獻。 第三章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國中二年級、高中二年級共七二七人為受試 者,施以性別角色量表與數學學習態度量表,並將施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第四章研究結果:資料分析結果發現,高二男女生之數學成就有顯著差異,不同年級 之數學學習態度有顯著差異,但女生有某些數學學習態度有顯著差異,但性別角色與 數學成就的關係不顯著。 第五章討論與建議:本章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供學校教育與家庭 教育之參考。
9

中、日、韓三國初中一年級英語課本之比較研究

謝建三, Xie, Jian-S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本項研究之動機 第二節本項研究之目的 第三節本項研究之範圍 第四節本項研究所採取之方法 第五節本項研究之資料搜集經過 第二章中日韓三國初中英語課外編製有關法規之比較與分析 第一節三國初中之教育目標 第二節三國初中英語教學目標 第三節三國初中一年級英語科每周教學時數 第一節三國初中一年級葷語科教材內容之規定 第一節三國初中英語科課程實施方法之規定 第三章理想的初中英語課中編製之理論基礎 第一節課本編製之哲學基礎 第二節課本編製之心理學基礎 第三節課本編製之社會學基礎 第四章我國國中一年級英語課本內容之剖析 第一節課文的新字 第二節課文的句型 第三節課文的字數 第四節語音的教學 第五節文法的教學 第六節其他 第五章日本中校院名稱一年級英語課本內容之剖析 第一節課文的新字 第二節課文的句型 第三節課文的字數 第四節語音的教學 第五節文法的教學 第六節其他 第六章韓國中校院名稱一年級英語課本內容之剖析 第一節課文的新字 第二節課文的句型 第三節課文的字數 第四節語音的教學 第五節文法的教學 第六節其他 第七章中、日、韓三國初中一年級英語課本內容之比較 第一節新字的比較 第二節句型的比較 第三節字數的比較 第四節語音教學的比較 第五節文法教學的比較 第六節其他 第八章結論與建議
10

年級、性別、自我統整與成敗歸因關係之研究

游淑燕, YOU, SHU-Y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分五章十六節,主要在探討(1)不同年級、性別對自我統整發展的影響。( 2)學業成敗歸因及人際親和成敗歸因是否因年級、性別之不同而不同。(3)不同 自我統整程度者在學業成敗歸因及人際親和成敗歸因之差異,及是否因性別之不同而 不同。 研究樣本以台北市高中生396人(男199,女197),及政大、東吳學生34 8人(男156,女192)。研究工具包括:(1)學業成敗歸因量表;(2)人 際親和成敗歸因量表;(3)自我統整量表。採多變項變異數分析,變異數分析,事 後考驗,T 考驗等方法分析資料。 研究結果發現:(1)就整體自我統整的發展,不同年級、性別者並無顯著的差異均 以尋求方向者最多,迷失方向者最少。(2)年級、性別在人際親和成敗歸因上有顯 著的交互作用,而學業成敗歸因僅主要效果顯著。(3)不同自我統整程度者其學業 成敗歸因及人際親和成敗歸因有顯著差異,然性別之影響並不顯著。

Page generated in 0.04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