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國小一年級兒童家長教育期望、休閒參與與學習壓力之相關性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s among Parent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Stress of the first grad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莫碧華, Mok, Pek 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兒童家長教育期望、休閒參與與學習壓力之關係。本研究會先了解家長教育期望、兒童休閒參與及學習壓力之現況,並進一步分析背景變項在家長教育期望、兒童休閒參與及學習壓力之差異情形:而後分別探討家長教育期望、兒童休閒參與對與學習壓力之相關情形,並分析不同的家長教育期望與兒童休閒參與對兒童學習壓力之預測情形。 本研究係使用侯世昌所編製之「家長教育期望問卷」及吳明隆所編製之「兒童學習壓力量表」,並改編Ragheb(1980)與張文禎(2003)的「休閒參與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利用問卷調查法來蒐集相關資料。本研究主要以臺北市公立國小一年級學童為研究母群體,並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886位國小一年級學童及其家長為主要研究對象;共發出886份問卷,整體回收率有效問卷為71%。問卷回收後,使用SPSS18.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信度估計、項目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階層迴歸等,研究結果如下: 壹、 家長教育期望普遍偏高,且在品德及人際之得分最高;兒童休閒參與程度普遍中等,且在戶外活動上之得分最高;兒童學習壓力現況普遍偏低。 貳、 家長社經地位在家長教育期望的得分上無顯著差異,然而父親為中社經地位的孩子,其品格及人際較低社經地位者佳。子女性別在家長教育期望的得分上無顯著差異,然而女童的品格及人際方面的期望顯著高於男生。子女數與子女序在家長教育期望上無顯著差異。 參、 家長不同社經地位在兒童休閒參與得分上達顯著差異,父母親社經地位愈高,孩子的休閒參與程度也較高。不同子女性別在兒童休閒參與得分上無顯著差異,然而男生參與大眾媒體活動的程度較女生高,女生參與個人嗜好活動的程度則比男生高。不同子女數與子女序在兒童休閒參與得分上無顯著差異。 肆、 家長不同社經地位在兒童學習壓力得分上達顯著差異,且低社經地位父母親的孩子在兒童學習壓力上承受的壓力也較高。而子女性別、子女數與子女序在兒童學習壓力上無顯著差異。 伍、 家長教育期望與兒童學習壓力呈現負相關。而兒童休閒參與與兒童學習壓力也呈負相關。 陸、 家長教育期望對兒童學習壓具有預測力;而兒童休閒參與對兒童學習壓力則無預測力。
2

分局長工作負荷、滿足及壓力紓解之研究─以縣市警察局為例

林國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縣市警察分局為警察勤務規劃及執行機構,而分局長則直接負責督導所屬分駐(派出)所員警勤業務規劃、執行及治安維護工作,責重事繁,服勤時間長,是否會影響身心健康、休閒參與、家庭生活及社會治安維護工作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本研究使用三角交叉檢視法,首先以台灣省各縣市警察局所轄131個分局分局長為對象,有效問卷129份,接著以 13位分局長為對象,進行深入訪談,研究發現如下: 一、分局長主要工作負荷為,人情請託、關說使其耗費心力頗大、同仁處事能力差讓其憂心、社會對治安期許讓其負擔很大、工作比其他同階職務人員重及協辦業務項目太多負擔很大等五項。 二、分局長主要工作壓力包括,上級督導而有心理負擔、員警的風紀問題感覺憂心、員警內部管理問題感覺憂心、警察機關無法配合社會脈動調整服勤方式擔心、外界請託關說而感覺困擾、無法獲得社會大眾尊重而感覺沮喪、警察形象不佳而感覺苦惱、工作時間過長而覺得身心具疲、員警所受的專業訓練無法勝任實務工作而困擾、警用裝備不佳而憂心、工作太忙無法照顧家庭而有愧疚及工作時間太長而感到身體不適等十二項。 三、分局長對於工作重視但不滿意有,職務陞遷機會、薪資與工作量相較合理性、下班後安排休閒生活、下班後的家庭生活、警察的陞遷制度、警察的福利制度及現任職務的等階等七項。 四、分局長主要休閒活動參與有,家庭型活動4種(1.閱讀書報、雜誌、2.看電視、電影、DVD 、3.聽音樂、廣播、4.休息)、運動型活動2種(1.健行、爬山、2.慢跑、散步)、社交型活動2種(1.與同事聚餐、2.品茗)等8種。 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建議如下: 一、現行警察教育訓練由於訓練管制與評量機制不彰、訓練規劃不當等導致基層員警執勤(法)能力不足。建議落實並強化各項學、術教育訓練,學科方面,將訓練區分為基層、中階及高階並分別辦理,課程與教材方面,以政策課程、新修正法令或實務為優先;至於術科方面,以鍛鍊體魄、執勤技能及各種武器射擊技術為主,以強化執勤能力。 二、按行政機關執行職務自可依據職權執行稽查、取締、干預之行政行為,如過度依賴警察職務協助,極易弱化本身執行公權力之功能。建議警察回歸主要治安及交通工作,減少行政機關一般職務協助,可強化治安任務遂行,降低警察工作負荷。 三、警察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外界常以高道德標準來要求,如發生違法違紀事件,將嚴重影響警譽,更戕害執法威信。建議應從學校養成教育及平時之教育訓練著手,並持續從法令制度,工作執行與內部管理等三方面配合,方可收實質成效。 四、警察組織基層員警眾多,職位結構畸形,中、高階警察職務員額比例過低,職務等階未盡合宜。建議調高警監職務比例,調整警察職務結構,解決長期以來不合理情況,暢通陞遷管道。 五、警察人事制度常因警政首長更迭而改變,讓人有因人設事之感,建議在「賦予機關首長用人權限」及「保障警察人員陞遷權益」內涵建立合理陞遷制度,明訂職務陞遷順序表,維持「警察人員陞遷辦法」穩定性,公正、公平、公開拔擢優秀人才。 六、薪資結構應與工作量及職責繁重程度相配合,警察職責繁重,且工作具有辛勞性及危險性,與調查人員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惟專業加給較低,建議警察人員專業加給宜比照調查人員支給,並提高分局長俸點或等階,以強化警察陣容,提昇士氣。 七、分局長主要休閒活動為,閱讀書報、雜誌、看電視、電影、DVD 、聽音樂、廣播、休息、健行、爬山、慢跑、散步、與同事聚餐、品茗等8種。建議警察機關可藉由辦理健行、爬山、慢跑、散步等各項活動,以增進員警、夫妻及親子間感情,促進身體健康。 八、警察預算係由各縣市政府編列,地方民意代表在預算審查上握有絕對權力,因此影響治安任務遂行,建議警政預算應由中央統一編列(包括超勤加班費),可免除地方民意代表關說及挾審查警政預算行使特權干擾,阻礙地方治安維護工作。 關鍵詞:工作負荷、工作壓力、工作滿足、休閒參與
3

台灣老人休閒參與之轉變:成因及影響 / The Change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mong Older People in Taiwan: Cause and Impact

林冠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以及平均餘命的延長,老人福祉成為各界討論議題,又由於老年時期可運用在休閒活動的自由時間增加,加上近年來醫學進步、衛生保健之提倡、退休與各種福利、津貼等制度的建立等,促使老人得以追求更活躍的晚年生活,而積極參與休閒活動對於成功老化有正面的效果,爰此,老人的休閒參與逐漸受到重視。本研究從連續理論和生命週期觀點出發,視休閒參與為一連續的過程,探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休閒參與在量及類型方面的維持與轉變;此外,亦納入世代差異的概念,試圖描繪出台灣現今老人與過去老人的休閒參與有何異同。據此,研究目的在於:一、比較台灣1989年的老人和2003年的老人在休閒參與量和活動類型方面之異同。二、以生命週期觀點分析台灣老人隨著年齡增長在休閒參與量及類型方面的轉變與維持,並探討造成轉變的形成因素。三、探究台灣老人休閒參與轉變與其生活滿意度的關係。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老人實務工作者及老人福利政策制定者參考。 本研究透過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人口健康與調查中心所進行的「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系列」1989年第一主波調查資料以及2003年第五主波調查資料進行分析,主要分析策略可分為兩個部分,一為比較1989年和2003年台灣老人的休閒參與情形,屬於橫斷性資料分析,研究對象為1989年年滿65歲的老人,共2,567人,以及2003年年滿65歲以上之老人,共2,864人。第二部分分析焦點在於老人休閒參與的轉變,屬於貫時性資料分析,研究對象為1989年第一主波調查中年滿60歲以上的原追蹤樣本至2003年完成訪問的74歲以上老人,分析樣本數為1,743人。針對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項式邏輯迴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綜合研究主要發現,得到以下結論: 一、 2003年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休閒參與量顯著低於1989年的老人,且社交型和運動健身型活動也是呈現減少的趨勢;惟2003年女性老人在看電視或聽收音機、下棋或打牌、參加團體活動的比例則較1989年女性老人來的高。 二、 整體來說,休閒參與量呈現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的趨勢;老人從事獨自型活動以及與親友鄰居聊天、散步等花費較少體力和資源且可及性較高的活動傾向隨著年齡增長而維持,但在運動健身型活動方面則出現明顯減少的轉變。 三、 影響老人橫跨十四年間休閒參與轉變之主要因素包括:老人1989年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收入、1989年之健康資源和1989年至2003年健康資源的轉變、1989年之社會支持和1989年至2003年社會支持的轉變、十四年間經歷喪偶、退出工作崗位等。 四、 老人目前從事愈多項休閒活動、參與獨自型和運動健身型活動,生活滿意度愈高;而老人經歷十四年生命週期中,若能維持或增加休閒活動參與總數、維持獨自型活動之參與,對於目前生活會愈滿意。 依據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四點建議,作為未來規劃老人休閒活動之參考:一、鼓勵老人適度、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提高生活滿意度。二、廣闢休閒場所與設施,創造友善老人的休閒環境。三、針對老人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休閒活動,以符合老人之休閒需求。四、規劃休閒教育,提倡退休準備,進而促進老年生活福祉。

Page generated in 0.02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