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灣老人休閒參與之轉變:成因及影響 / The Change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mong Older People in Taiwan: Cause and Impact林冠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以及平均餘命的延長,老人福祉成為各界討論議題,又由於老年時期可運用在休閒活動的自由時間增加,加上近年來醫學進步、衛生保健之提倡、退休與各種福利、津貼等制度的建立等,促使老人得以追求更活躍的晚年生活,而積極參與休閒活動對於成功老化有正面的效果,爰此,老人的休閒參與逐漸受到重視。本研究從連續理論和生命週期觀點出發,視休閒參與為一連續的過程,探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休閒參與在量及類型方面的維持與轉變;此外,亦納入世代差異的概念,試圖描繪出台灣現今老人與過去老人的休閒參與有何異同。據此,研究目的在於:一、比較台灣1989年的老人和2003年的老人在休閒參與量和活動類型方面之異同。二、以生命週期觀點分析台灣老人隨著年齡增長在休閒參與量及類型方面的轉變與維持,並探討造成轉變的形成因素。三、探究台灣老人休閒參與轉變與其生活滿意度的關係。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老人實務工作者及老人福利政策制定者參考。
本研究透過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人口健康與調查中心所進行的「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系列」1989年第一主波調查資料以及2003年第五主波調查資料進行分析,主要分析策略可分為兩個部分,一為比較1989年和2003年台灣老人的休閒參與情形,屬於橫斷性資料分析,研究對象為1989年年滿65歲的老人,共2,567人,以及2003年年滿65歲以上之老人,共2,864人。第二部分分析焦點在於老人休閒參與的轉變,屬於貫時性資料分析,研究對象為1989年第一主波調查中年滿60歲以上的原追蹤樣本至2003年完成訪問的74歲以上老人,分析樣本數為1,743人。針對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項式邏輯迴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綜合研究主要發現,得到以下結論:
一、 2003年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休閒參與量顯著低於1989年的老人,且社交型和運動健身型活動也是呈現減少的趨勢;惟2003年女性老人在看電視或聽收音機、下棋或打牌、參加團體活動的比例則較1989年女性老人來的高。
二、 整體來說,休閒參與量呈現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的趨勢;老人從事獨自型活動以及與親友鄰居聊天、散步等花費較少體力和資源且可及性較高的活動傾向隨著年齡增長而維持,但在運動健身型活動方面則出現明顯減少的轉變。
三、 影響老人橫跨十四年間休閒參與轉變之主要因素包括:老人1989年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收入、1989年之健康資源和1989年至2003年健康資源的轉變、1989年之社會支持和1989年至2003年社會支持的轉變、十四年間經歷喪偶、退出工作崗位等。
四、 老人目前從事愈多項休閒活動、參與獨自型和運動健身型活動,生活滿意度愈高;而老人經歷十四年生命週期中,若能維持或增加休閒活動參與總數、維持獨自型活動之參與,對於目前生活會愈滿意。
依據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四點建議,作為未來規劃老人休閒活動之參考:一、鼓勵老人適度、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提高生活滿意度。二、廣闢休閒場所與設施,創造友善老人的休閒環境。三、針對老人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休閒活動,以符合老人之休閒需求。四、規劃休閒教育,提倡退休準備,進而促進老年生活福祉。
|
Page generated in 0.018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