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福利國家源自於西方社會,及在該社會中歷經長期發展的經驗,臺灣過去在規劃國家社福總體政策時,往往欲借助於西方的「它山之石」。然而,西方福利國家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1970-80年代危機時期過後,福利國家開始面臨改革,但直至今天卻仍在嘗試與摸索中;再者,西方福利國家的發展經驗,並非只有一種。換句話說,西方福利國家的經驗,存在著多樣性、不確定性甚至是爭議性。更重要的是,在諸多中西方社會條件的差異下,對我們而言,西方經驗還存在著不易親近的問題。這使得在借助西方經驗時,容易引發各種問題。有鑑於此,本文認為,我們有必要發展自己的福利政治哲學,以作為規劃國家社福總體政策的指導方針。
藉由與西方福利意識形態的對話,本文將「福利國家」帶入了經國治術的問題設定中,改變了原先的意涵,使其從原先的「分配政治」轉化為「生命政治」;並同時賦予新的目標,使其從原先用以體現權利、平等正義等諸抽象理念,轉變為「增進一國人民的幸福、生命力量與活力」,也就是作為促進「國富民強」的策略。
在新目標的設定下,本文重新檢討西方福利意識形態與經國治術的限制;進而引入儒家政治哲學。藉由闡釋儒家德治觀念及其經世致用的思想內涵,本文勾勒出儒家福利政治哲學,並同時建構出一套福利政治架構。最後,本文則進一步說明,雖然該福利政治架構源出於傳統,但在稍經調整後,同樣可以適用於現代社會,以作為規劃社福總體政策的理論依據。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882545021 |
Creators | 黃國清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