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論貿易融資項下國際應收帳款承購與買斷之比較研究

近年來,國際貿易的付款方式劇變,傳統國際貿易中的信用狀(L/C)付款條件,因費用成本太高,已不為大多數進口商所能接受,銀行出口押匯及開狀業務亦逐年下降,過去台灣企業所常使用的信用狀交易比重已日益降低。根據中央銀行外匯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九十二年三月為止,我國出口結匯以信用狀交易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五,而不用信用狀交易的比例,居然高達百分之八十五,其中以電匯(T/T)、記帳交易(O/A)為付款條件的交易即佔百分之八十二,其餘則為D/A與D/P方式的託收交易。因此,在全球國際貿易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出口商往往必須尋求非價格化的競爭優勢,因而不得不接受對進口商較為有利、方便及成本低廉的付款條件,因此紛紛採用記帳交易(O/A)或承兌交單(D/A)等條件來爭取訂單。
由D/A或O/A等寬鬆付款條件所延伸出的國際應收帳款承購與買斷管理問題,出口商必須面對的是資金週轉的壓力,匯率波動及進口商倒帳的風險,這對於資金一向吃緊的中小企業而言,無異增加企業經營上的困難度。面對國際貿易的付款趨勢變革,在金融的輔助機制上因而有了「國際應收帳款承購業務」與「買斷業務」的產生,藉以提供上述各項風險的解決良方。
未來記帳交易與承兌交單有可能逐漸取代信用狀業務之趨勢,對於金融業者及進出口廠商如何因應,影響甚大;因此誘發筆者研究「國際應收帳款承購」與「買斷」這二種業務的動機,希望藉由對該業務的探討及兩者間的差異之比較分析,能對相關業者有所裨益。
近年來,國際貿易的付款方式劇變,傳統國際貿易中的信用狀(L/C)付款條件,因費用成本太高,已不為大多數進口商所能接受,銀行出口押匯及開狀業務亦逐年下降,過去台灣企業所常使用的信用狀交易比重已日益降低。根據中央銀行外匯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九十二年三月為止,我國出口結匯以信用狀交易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五,而不用信用狀交易的比例,居然高達百分之八十五,其中以電匯(T/T)、記帳交易(O/A)為付款條件的交易即佔百分之八十二,其餘則為D/A與D/P方式的託收交易。因此,在全球國際貿易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出口商往往必須尋求非價格化的競爭優勢,因而不得不接受對進口商較為有利、方便及成本低廉的付款條件,因此紛紛採用記帳交易(O/A)或承兌交單(D/A)等條件來爭取訂單。
由D/A或O/A等寬鬆付款條件所延伸出的國際應收帳款承購與買斷管理問題,出口商必須面對的是資金週轉的壓力,匯率波動及進口商倒帳的風險,這對於資金一向吃緊的中小企業而言,無異增加企業經營上的困難度。面對國際貿易的付款趨勢變革,在金融的輔助機制上因而有了「國際應收帳款承購業務」與「買斷業務」的產生,藉以提供上述各項風險的解決良方。
未來記帳交易與承兌交單有可能逐漸取代信用狀業務之趨勢,對於金融業者及進出口廠商如何因應,影響甚大;因此誘發筆者研究「國際應收帳款承購」與「買斷」這二種業務的動機,希望藉由對該業務的探討及兩者間的差異之比較分析,能對相關業者有所裨益。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9932016
Creators曾鴻鳴, Tomy Tse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