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失落與緬懷:鄒弢及其《海上塵天影》研究

本論文對於鄒弢和他的著作《海上塵天影》進行探究,試圖釐清《海上塵天影》內容複雜紛亂的原因。依序探討外部環境的演變、鄒弢的生平、著作以及與他關係密切的早期《申報》文人圈、《海上塵天影》的創作動機與書寫筆法、與《紅樓夢》之間的互文關係以及小說中的西學知識和國家遊歷。

《海上塵天影》是一本鄒弢把他和青樓女子蘇韻蘭之間情事記載下來的小說,在書寫的手法上,他不將此書當成是個人的自傳,而是將它變成一部真假皆有的稗官史,作為自身情感寄託和理想投射的一方天地。深受中國儒家思想、文人文化濡染的鄒弢,在面臨晚清極遽變化的時代,原本的社會價值體系逐漸崩壞,在如此情況下,基值其上於文人價值體系也漸漸消失,自身的價值感和認同感日益減少,失落與徬徨成為他的心情寫照,因而藉由緬懷過去得到聊慰。所以《海上塵天影》就成為置放夢想的地方,在自己塑造的上海秦淮河畔「綺香園」之中,重新上演才子佳人的夢幻戲碼,使得《海上塵天影》帶著鄒弢濃厚的懷舊情感。

「懷舊」是《海上塵天影》的一書的基調,在此之中又兼含了一些內容,導致主線變得模糊,產生「書寫失焦」的現象,其中又以西學知識和國家介紹的遊歷影響最大。鄒弢之所以會在小說中寫入西學,但又無法將其與融入小說之中,造成斷裂的原因,在於階段過渡轉換之間的接受與侷限有關,而這反應出上海第一、二代洋場報人在適應時代變動、上海報業和西人文人之時,已經做出莫大的貢獻,他們奠定了中國報業的基礎,也讓報人文化日益成熟,而這一段過程是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每個階段仍會有不足之處。《海上塵天影》「失焦書寫」背後所呈現出的就是鄒弢這位第二代洋場報人在轉變過渡中的面貌與思維。

因而藉由鄒弢和《海上塵天影》見到了與他一樣是為晚清洋場報人於歷史夾縫中失落與緬懷的情感,也見到了他們於新舊交接之際的努力與侷限。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151020
Creators錢琬薇, Chien,wanwe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