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葛蘭西「有機知識分子」、薩依德的「公共知識分子」論述與社會學家鮑曼《立法者與詮釋者》等當代知識分子概念出發,討論楊照與陳克華兩位當代作家在相似的成長年代與生活經驗下,如何以各自的不同學思背景對公眾議題進行批判。
論文首先概述台灣戰後至解嚴的社會與政經脈絡,並指出過去台灣知識分子如何在威權壓迫與白色恐怖陰影之下,近乎是前仆後繼地為其理想發聲。本文將楊照與陳克華各分一章討論,保留其評論的完整性,並另闢一章綜述兩人的同質性與差異性。在楊照方面,我將以其對於台灣社會經濟背景和知識分子的相互牽扯,討論其台灣本土左派的觀點;本文也指出陳克華長期被忽視的批評文字,其內容往往以諷刺口吻對社會現象進行評論。他所評論的議題和對象包括了政治、民主、女性、教育、生態環境等等。然而,本文並無意一意抬舉或讚美楊照與陳克華對各式各樣議題的論述,我將指出他們的見與不見,甚至是偏見。
通過以上的討論,可以概觀地瞭解到這兩位同樣出生於一九六○年代初期的作家,在戒嚴時期成長,並在二十來歲經歷了解嚴。台灣現代社會重大的變遷他們都有所參與或觀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更可以觀察出台灣當代知識分子的批判精神是如何形成,並如何產生差異。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91590031 |
Creators | 陳鈞昂, Chen, Chun Ang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