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9
  • 44
  • 14
  • 5
  • Tagged with
  • 63
  • 63
  • 28
  • 25
  • 23
  • 19
  • 19
  • 17
  • 17
  • 16
  • 15
  • 13
  • 11
  • 11
  • 1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批判思考的理論與測量-兼評加州批判思考技巧測驗B式

粘揚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二:1.藉由理論的分析及文獻探討的歷程,探究批判思考的內涵及本質。2.藉由嚴謹的修訂歷程,探究被評鑑為目前最好的商業化批判思考能力測驗的「加州批判思考技巧測驗」的優缺點。   在「批判思考理論與測量」的探討上,本研究首先歸納不同的研究典範其理論建構之特色及優缺點,接著評判各個理論學家其批判思考理論的特色及優缺點,最後分析「非形式邏輯學家」和「心理學家」對「批判思考」概念分析的差異,及其對批判思考能力測量的方式所持有的不同看法;並且對未來理論和測量方式之整合,提出一些看法。   在評判「加州批判思考技巧測驗B式」上,本研究一方面根據文獻探討所歸納之批判思考的特性,對「加州批判思考技巧測驗」之題目進行邏輯和理論分析,以評鑑本測驗「質」上的品質如何;另一方面則根據政大一班修習教育心理學輔系的學生作答題目之反應理由分析,修改或刪改一些信度或品質不佳的題目;最後以政大大學部145位學生、夜間學生班103位學生、以及新莊高中、華僑中學189位學生為樣本,檢驗本測驗之信、效度、以評鑑本測驗心理計量上的品質如何。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加州批判思考技巧測驗B式」信、效度均不佳,不宜使用做測量批判思考能力的測驗。其理由有三:    (1)其測驗題目經邏輯和理論分析發現,有頗多題目的標準答案有所爭議性,且不符合「非領域特定性」規準的要求,偏離個體日常生活經驗太遠。    (2)本測驗在三個樣本上之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係數介於.27~.46間,表示題目間的異質性很大,測到的不是相同的能力。    (3)本測驗所測到的批判思考能力分數並未隨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也未與智力呈中度正相關,此與理論的建構不合。   2.由理論上的概念分析可知,邏輯之分析評判能力雖為批判思考所應必備之能力,但是只能代表批判思考能力的一部分,且由國內修訂類似邏輯取向選擇題式之批判思考測驗的文獻可發現此種測驗之內部一致性信度均不高,表示所測之能力異質性頗高,因此本研究認為傳統選擇題式的批判思考測驗的得分不足以代表整個整體批判思考能力。   最後本研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謹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不要以「傳統選擇題式的批判思考測驗」當作評判個體批判思考能力的唯一工具。   2.從新的角度研究批判思考能力。   3.加強對批判思考態度及其和批判思考能力間關係的研究。   4.探討知識信念和批判思考的關係。   5.發展本土化的批判思考測驗。
2

批判思考教學策略運用在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之實驗研究

陳荻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依據批判思考的主要特徵與教學理論,建構出一套批判思考教學模式。根據文獻探討界定:一、批判思考主要內涵為批判思考能力、批判思考傾向與批判思考所需之必要知識;二、本研究所採之批判思考教學模式為前導活動、呈現主題、概念比較、分組活動、發表與澄清以及判斷與選擇。為探討批判思考教學在國小社會科實施的效果,分別以兩所國小五年級中的兩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教學實驗,並編製批判思考測驗以比較兩組在批判思考學習效果的差異,此外,亦蒐集批判思考教學組學生在教學過程之相關資料進行質的分析。本研究工具為:(一)批判思考測驗;(二)學習日記;(三)學習回饋問卷;(四)個案學習回饋問卷。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之批判思考教學對批判思考能力有顯著教學效果。 二、本研究之批判思考教學對批判思考傾向有顯著教學效果。 三、本研究之批判思考教學對學生辯論之參與、聚焦與流暢性、意見陳述與反駁方面有明顯幫助。 四、接受批判思考教學的學生在信任理性、提出客觀且良好理由、多元思考等方面有顯著進步。 五、批判思考教學組學生對本研究之批判思考教學有相當正面的評價。 針對上述發現進行討論並提出以下建議,供教學實務與未來研究參考: 1.本研究的批判思考教學模式值得國小社會課嘗試。2.應以學生個別差異實施批判思考教學。3.可採對話與辯證方式進行社會課教學。4.應營造安全溫暖且容忍犯錯的學習環境。5.宜容許社會課教學活動設計有彈性調整空間。6.應採多元評量的方式與內容。7.可設計學習單幫助學生有效蒐集資料。8.宜運用學習日記幫助學生進行反思。9.教師應重視批判思考教學並進行相關研究。 /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model for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based on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ories of critical thinking.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social studies, the researcher performs an experiment on a sample of 131 fift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or two months. The data-collection instruments include: (a) The Critical Thinking Test; (b) The Learning Diary; (c) The Learning Feedback Questionnaire; and (d) The Learning Feedback Questionnaire For Special Cas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become evident. On the theoretical aspect: first, the main concepts of critical thinking includ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and the knowledge for critical thinking; second, the steps of the model for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are guiding activities, displaying theme, comparing concepts, group discussion, sharing and clarifying, and finally, judgment and decision-making. On the experimental aspect: it was found that (a)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s both on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on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b)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helps students have good performance in debates. (c) The stud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make great progress on achieving confidence in reason and pluralistic thinking. (d) The stud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give a vary positive evaluation on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these results, some guidelines are suggested as follows: (a) The model for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s of great worth in social studies. (b) Critical thinking should be taught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students. (c) Dialogue and dialectic process is good for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d) The atmosphere of classroom must be safe, warm and tolerating learning error. (e) Teachers should put emphasis on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on probing into critical thinking.
3

社會批判與政治實踐─論哈伯馬斯對馬克思主義之反省

鄒川雄, ZOU,CHUAN-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主旨在於處理當代德國社會政治思想家哈伯馬斯對馬克思主義所進行的所省和 批判。切入問題的核心在於一個簡單而重要的命題: 社會批判與政治實踐的內在關連 性。亦即任何正當的政治實踐必定具有堅實的社會批判作為規範的基礎, 并且任何有 效的社會批判必定要求可行的政治實踐作為合理的出路, 二者相輔相成。 本文透過上述觀點來理解哈伯馬斯對馬克思主義的反省。論證的方式如下: 馬克思主 義的政治實踐在當代遭到了極大的危機和困難, 而這些危機和困難的產生乃是因為政 治實踐所立基的正當性基礎–社會批判已喪失了效力, 因而造成了批判與實踐二者的 斷裂。基於此, 哈伯馬斯回到馬克思理論中, 逐步檢討其理論的基本缺失, 并找出馬 克思主義的社會批判喪失效力與基礎的原因–生產典範的過時。在此, 哈乃以溝通典 範取代生產典範, 重新建構批判理論的基礎。進而以此新的批判理論重新找回社會批 判與政治實踐的連結, 為當代政治實踐找開一條確實可行的出路。 本論文分章如下: 緒論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政治實踐的危機 第二章 對馬克思知識批判的反省 第三章 對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的反省 第四章 社會批判的重建 第五章 批判與實踐的連結––溝通政治學 第六章 政治實踐的出路 結論
4

波普科學觀之批判--從其對馬克思歷史唯物論的批判為出發 / The Criticism of Popper’s Scientific View——Starting with Popper’s Criticism of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黃建智, Huang, Chien C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批判卡爾波普之批判理性 / The criticism of Popper's rational criticism.
5

學術人看電視 - 電視批判的行動邏輯

洪軒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並非在於討論行動者如何觀看電視,而是關注於行動者在學術的場域底下如何去談論電視,我們必須注意到對於電視的研究主要是放置於閱聽人,也就是一個他者的位置,因此在本研究中主要討論的則是對於電視擁有自己的批判的行動者的論述,我們將這個行動空間稱為學術人;那麼本研究主要想要瞭解的則是,在一個學術場域當中行動者如何對於電視完成一個具備正當性的論述來作為行動策略?而在這些論述當中存在了哪些運作規則?這兩個主要的問題則是本研究要探討的問題。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法針對了八名大學以上學歷的行動者做出訪談,企圖要去瞭解他們根據哪些原則以及策略去談論以及批判電視。在此外更深一步的去從論述方式以及身份之間去尋求行動者的個人風格。 而在研究成果中,我們發現了行動者擁有一套對於電視批判的標準答案,其實是具有一套主體技術使得個人能夠獨特的去思考電視的問題成為可能,而很驚人的是這些原則是共通且一致的,而在其中造成論述上的差異的則是引進個人風格的運作策略使得論述具備了個人的特質,而使得行動者能夠在共通的原則中保有個人的獨特性,然而有趣的是,正是個人的獨特性存在而使得他們能夠遵守共通的原則。 關鍵字:電視批判、學術人、主體、個人風格
6

當代台灣公共知識分子的批判精神──以楊照、陳克華為中心 / The Critical Spirit of Public Intellectual in Taiwan: Focus on Yang, Chao and Chen, Ke Ko-Hua

陳鈞昂, Chen, Chun 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葛蘭西「有機知識分子」、薩依德的「公共知識分子」論述與社會學家鮑曼《立法者與詮釋者》等當代知識分子概念出發,討論楊照與陳克華兩位當代作家在相似的成長年代與生活經驗下,如何以各自的不同學思背景對公眾議題進行批判。 論文首先概述台灣戰後至解嚴的社會與政經脈絡,並指出過去台灣知識分子如何在威權壓迫與白色恐怖陰影之下,近乎是前仆後繼地為其理想發聲。本文將楊照與陳克華各分一章討論,保留其評論的完整性,並另闢一章綜述兩人的同質性與差異性。在楊照方面,我將以其對於台灣社會經濟背景和知識分子的相互牽扯,討論其台灣本土左派的觀點;本文也指出陳克華長期被忽視的批評文字,其內容往往以諷刺口吻對社會現象進行評論。他所評論的議題和對象包括了政治、民主、女性、教育、生態環境等等。然而,本文並無意一意抬舉或讚美楊照與陳克華對各式各樣議題的論述,我將指出他們的見與不見,甚至是偏見。 通過以上的討論,可以概觀地瞭解到這兩位同樣出生於一九六○年代初期的作家,在戒嚴時期成長,並在二十來歲經歷了解嚴。台灣現代社會重大的變遷他們都有所參與或觀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更可以觀察出台灣當代知識分子的批判精神是如何形成,並如何產生差異。
7

結合繪本與批判性思考於臺灣高中英語教學: 以桃園市某公立高中為例 / Combining Picture Books with Critical Thinking in a High School EFL Classroom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a Municipal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ity

沈郁汝, Shen, Yu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學者以及學習者對使用繪本學習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想法,並且了解學生使用Law於2012年提出的六個策略 學習批判性思考能力後有何看法。此外,本研究也整理教學以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同時間提出如何調整教案以解決問題。 本研究採用質性個案研究。研究對象為某高中二年級的四十四位學生。這些學生為研究者某一任教班級。他們透過兩本繪本進行為期八週的批判性思考課程。本課程的核心為四項能力:(1) 能把各類訊息加以比較、歸類、排序、(2) 能根據上下語境釐清不同訊息間的因果關係、(3) 能分辨客觀事實與主觀意見和(4) 能評估不同資訊,提出合理的判斷或建議。研究者透過課室錄影觀察、學習單、學習/教學日誌和焦點團體訪談等蒐集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繪本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和英文能力,還可以維持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此外,雖然繪本中的圖片造成學生一些理解上的問題,教師還是可以利用多元感官教學方式以及有目的性的引導學生來解決困難。另外,Law於2012年提出的六項策略也大大地幫助學生學習批判性思考能力。然而,在使用這六項策略時,老師必須注意給予充足的待答時間,加入學生小組討論,並選用貼近生活以及適合學生程度的繪本。最後,本研究發現互動式朗讀和提問作者法也能幫助高中學生發展批判性思考能力。 本研究顯示遵照台灣普通高級中學英文科98課綱,教師可以將批判性思考納入繪本閱讀課程中,並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成為有素養的公民。此外,本研究亦提供教師教學現場以及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how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respond to 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picture books and to the six strategies suggested by Law (2012). Besides, it also explores what problems occur in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and how to adjust the less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is study adopted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design. The participants were forty-four eleventh graders in one class taught by the teacher researcher. They learned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two picture books in an eight-week study. The foci of the teaching were the fou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namely, (1) being able to compare, classify and sequence various information, (2) being able to identify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context, (3) being able to distinguish facts from opinions and then one advanced ability, and (4) being able to assess different pieces of information and propose reasonable judgments or suggestions.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researcher’s responses were collected from video-tape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worksheets, learning/teaching logs,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s. The important findings are listed as follows. First, picture books were helpful in the enhance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skills and a high level of learning motivation. Second, the nature of illustrations in picture books resulted in some comprehension problems, which could be solved through a multi-sensory approach and teachers’ purposeful guidance. Third, the six strategies recommended by Law (2012) assisted the students a lot in promo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t is noted that when implementing these six strategies, the teacher were advised to give sufficient wait time for students, join students’ discussion, and select picture books with real-life themes and suitable difficulty levels. Fourth, interactive read-alouds and questioning the author were also proved to be useful strategie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picture book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following the 2010 New Guidelines of English Curriculum in Taiwan, teachers can integrat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to picture book reading and creat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become productive citizen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were presented as well.
8

孔子政治思想論原:以公羊學為基點之研究

胡元輝, HU, YUAN-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以公羊學為基礎來解析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體大思精,歷來解 者已多,惟公羊家主張孔子修作六經,乃素王改制、垂教後世、撥亂反正、倡行大道 之說並未受到廣泛的接納與應 有的重視。本研究是以試從現代政治學理的角度,重新敕理與疏證公羊家的學說,並 從而以大易、春秋為主,論語為據,究本窮原,抉發孔子的「人文批判論」。全文計 一冊,約八萬字,分成十章。各章章名如下:研究旨趣與取材;孔子的時代背景;孔 子的生平行事;孔子政治思想的承接與開新;孔子政治思想的精神根柢;孔子政治思 想的理論基礎;孔子政治思想的宏綱─進化說;孔子進化說的治法;孔子政治思想的 影響;孔子政治思想的當代意義。
9

轉化性知識份子與教育實踐-以社區大學教師為例的質性研究

陳怡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質性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作為轉化性知識份子的社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上的真實歷程。研究的對象經立意挑選,皆為在社區大學授課五年以上且深具批判性之講師。而所探討的主題,著重在其如何進行批判性教學,以及在此歷程中,自身的反思、批判與展望。 其研究結果分析,三位老師的實踐歷程有其共通性也有其相異之處。其共同特質在於三者的個人學習歷程,皆有相當的自主性,其所教授內容皆為教師本身真正所熱愛,故自然能散發出生命力影響同學;另外,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也是影響教學品質的關鍵因素,這三位老師都願意相信學生,也願意自我調整,教學其實是個師生互信與改變的歷程。在這歷程中,每個老師都有他清楚的意識型態,而在這清楚的選擇下,以新經驗的提供來解放記憶、對抗文本,期待透過這些衝擊與反省讓學生重新建構自己的主體性。主體性的建立除了反思也需要有行動,兩者合而為一的實踐,不分有形無形,都應該被肯定。 而在困難與挑戰部分,三位老師處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挑戰則有所不同。一開始的困難,來自彼此生命世界既有的落差,如何讓知識與學生的生命產生有意義連結,是必須面對的挑戰,而當知識與生命產生連結之後,如何破除學生長久以來的自卑感、恢復自信,以對生活產生正向的影響,進而讓重新建立的價值觀溶入日常生活當中真正知行合一的實踐,則是最終的考驗。 最後,研究者於反思與建議中提出,批判教育學的實踐必須建立在希望的美學之上,唯有在「邂逅」、「投契」與「參化」的過程中,建立起充滿希望與信任的師生關係,才有可能打破這個社會壓迫與被壓迫的二元對立關係,而要促成這樣的關係,不只是社區大學的教師,包括社大所有的工作者都應該是轉化型的知識份子,在自由的保障下,共同重建立以「合作」取代「孤立/競爭」的學校文化,讓社區大學的發展,真正為台灣帶來進步的力量。
10

語言與權力:李登輝與民粹主義之研究

殷德惠, De-Hui 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依據Fairclough的觀點,認為論述是一種政治操作的過程,它能幫助政府能對人民進行社會教化、形塑人民的認知和行動,以達成權力者的政治目的。並依此觀點分析前總統李登輝主政期間的重要論述內容,檢視其政權所反應的民粹主義。 本研究將李登輝的論述分為三個發展脈絡:「中共—台灣:兩岸關係的分離」、「李登輝—人民:領袖正當性的建構」、「憲政民主—共同體:新國族的建立」,經過分析發現,李登輝總統任內的政治論述,的確有政治操作與教化的功能。在李登輝的論述中,「民主」和「民主改革」是他用來啟蒙與轉化人民認知的重要訴求,也是藉此達成個人權力目的的工具。李登輝一方面不斷對人民灌輸「民主」價值,強調「民主改革」的重要性;同時以兩岸「民主」差距解構中共政權、拖延兩岸關係;並且標榜個人「民主使命」和建構道德形象,使自己成為符合人民期待、值得人民託付的領導人,以此解構政敵的批判和中共的威脅;最後,基於「民主改革」的正當性,他得以不斷要求修憲與改革體制,導致憲政體制扭曲、總統權力毫無制衡。 綜觀李登輝主政期間的論述,大致可歸納出三點民粹政治的特徵:一、利用人民對國民黨威權的不滿,不斷推動民主改革,結果卻造成總統擴權、違反憲政體制;二、李登輝建構個人無暇的道德與神聖使命感,將自己建構為凡事訴諸人民的卡理斯馬領袖,藉以排除來自中共與政敵的挑戰,並吸引人民對其個人的信仰與認同,以順利推動個人改革主張;三、建立以台灣人為主體的「生命共同體」,不斷塑造中共為共同敵人。他以簡化的邏輯解讀兩岸問題,煽動人民對中共的情緒,反過來凝聚台灣內部共識與同質性,分離兩岸關係使台灣主權獨立。李登輝政權並非鎮壓性的統治,但他藉著論述的反覆辯證,卻造成個人集權力與一身的結果,可見其權力行使過程中濃厚的民粹主義色彩。

Page generated in 0.03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