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航太企業之組織核心能耐深化與培養 以寶一公司為例

航太工業向來屬於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與勞力密集的產業,尤其在軍用機與商用客機兩者間基本差異相去有限之前提下,基於軍事機密保護的顧慮,航太製造業也就往往成為歐美各國積極保護且亟欲保留於本土發展的產業。
然而美國911事件與SARS等一連串事件的爆發,致使航空業業績大幅滑落,各航空業者為了維持營運,只能要求飛機製造商降價,以降低採購成本。但因為這段期間,歐洲原有的零件製造技術工人皆已年屆退休,在年輕一輩又紛紛投入尖端資訊產業的風潮下,沒有人願意進入類似所謂「黑手」的航太製造業,再加之各項原物料價格飛漲,在在使歐美各國的航太製造業面臨了無以為繼的斷層危機與虧損風險。積極的尋求外援,也就成為當下不得不之選擇,連帶也使歐美航太產業的保護政策出現了方向上的改變。而台灣過去IDF的成功製造經驗,自然也就成為歐美航太製造業從事外包,以彌補斷層與降低成本上之首選。研究個案所提及之寶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是在如此的時空背景下,開啟了一系列「知識創新管理」之課題。
以個案公司不具財團背景與國家資源挹注之有限資源下,欲跨足此一技術密集、資金密集之產業,無疑有其先天不足之嚴重限制,本論文透過個案公司之研究,詳細剖析其如何以低廉的設備及有限的資源,加入創意的設計與科學的方法,透過知識上創新管理的功能,製造出符合客戶品質要求之高附加價值產品,並進一步使公司由虧轉營之過程,藉以發揮「小兵立大功」的管理綜效。期待經由本研究能為知識創新管理的成功模式,提出可供辨識之特性與變項。
有關本研究之結論,詳列如下:
(一) 技術知識特質雖然會影響組織創新活動的發展,產業結構與產品特質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二) 資源有限也是促進公司進行知識創新的原因之一
(三) 員工同質性高的公司,在進行重大創新活動時,多會尋求外部知識的援助。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932903
Creators曾煥明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