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我國上市公司公積配股顧客效應之研究

本論文係探討,在兩稅合一施實前後,投資人對兩種無償配股的偏好程度。根據實證的結果,本研究獲得下列結論:
一、就兩種無償配股的稅負差異對一般投資人的影響而言,迴歸模式的實證結果顯示,在兩稅合一之前投資人的確有偏好公積配股的傾向存在。而此一情形一直延續到實施兩稅合一後仍然存在,故假說二中,關於兩稅合一之後公積配股不再對投資人具有吸引力的假設,未獲得實證支持。
二、就董監持股比率高低對公司無償配股政策之影響而言,假說四預期在兩稅合一實施之前,董監持股比率越高公積配股率越高的假說,並未獲得實證的支持,可能原因有下列幾點:
1、期會推動健全股利政策,抑制上市公司配發公積配股之股票股利。
2、股東利用人頭戶及收購委託書的方式當選為董監,持股相對較低,利用公積配股為自己省稅的動機較不強烈。
3、公司若符合緩課的條件,董監取得盈餘配股之股票股利一樣享有免稅效果。
4、公司在制訂股利政策時,可能利用盈餘配股來傳達未來投資或成長機會的訊息。稅負問題僅是考量的因素之一。
而假說五中預期兩稅合一之後,董事及監察人利用公積配股為自己省稅的動機將不如以往強烈,甚至於董監持股比率對公積配股率之影響將呈反向關係,實證結果支持假說五之預期。又若從趨勢上來看,迴歸模式之實證結果亦顯示,董監持股比率對公積配股率的反向關係,在兩稅合一實施後,有更趨強烈的傾向。
三、兩稅合一實施之後,兩種無償配股之稅負差距縮小,其主要因素在於股東可扣抵稅額。假說三中預期每股股東可扣抵稅額較高者,其股票之累積異常報酬率也將越高,但未獲得實證結果支持。至於假說六則站在公司管理當局的立場,預期每股股東可扣抵稅額越高者,其公積配股率將越低,而實證結果支持假說六之預期。此外,從股東可扣抵稅額在假說三與假說六之實證結果不一致的情形,亦可看出公司管理當局與證券市場一般投資人間的資訊不對稱情形。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2162
Creators林吟山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