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探討「景觀法(草案)」施行前後,對於現行都市計畫體系等所產生改變,以及未來在景觀法下景觀計畫,將不再僅為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第八條內都市設計應辦事項,乃提升為更上位指導性計畫(法定程序與計畫位階),以充份發揮在地所屬地方特色且能因地制宜。因此,本研究乃依據政府當前所施行主要「政策趨向」與「法令規範」為基礎,從「景觀計畫」理念涵構、內容範疇、架構體系、操作方法等面向來加以探究。並於理論研議之後再透過案例模擬,以「宜蘭縣政府」為主導單位來探討合理推動「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之操作程序與策略指引研議。以下是本研究在研討過程當中,根據理論與模擬結果,所歸納出來主要成果,並可供未來發展景觀計畫工作時建議方向。其一為政策機制:1.重視計畫擬訂過程整合、2.計畫主體縣(市)政府、3.設景觀計畫審議委員會、4.落實行政專業專職人員、5.提供修訂上位計畫參據、6.建蔽率與容積率的檢討、7.景觀計畫之行銷與考核、8.鼓勵公私合夥廣籌財源等。其二為管理維護:1.定期與不定期資料蒐集、2.城鄉景觀資源有效整合、3.訂定管理維護獎懲條例、4.成長管理的監測與評估、5.嚴格監督整體開發成果、6.提供經驗技術專責單位、7.整合相關查報取締工作、8.教育民眾自我意識提升、9.落實環境宣導教育推廣、10.閒置土地綠美化等。其三為案例模擬:1.通盤檢討落實、2.審議制度建構、3.當地民眾參與、4.自治條例研擬、5.預期成效模擬、6.行銷策略推廣等。 / The study process i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Exploratory & Conclusive Research" & assistant by "Practical Prove"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framework system and operation procedure. In past years, the effort to promote townscape so as to create a rural feel has demonstrated its results in many places. However, it has always lacked the guidance of a prospectus and long- term planning. Local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important theme for discussion, is a local intent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is to complement the defeat of two- dimensional arrangement of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and to achieve three- dimensional control of the townscape. Furthermore, Landscape planning can also integrate the activities in city, rural and shape the unique townscape characteristics. A practice of the landscape law will be a trend in Taiwan. This study is consisted of the three parts; namely basic study, the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and remedies. This study would prob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sustainable townscape via the relative literatures. To review the bottom- up processing & top- down processing on the relative literatures and theories- probes the concepts, a theory, control elements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furthermore, establishe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system- consequence strategies of behavior change and antecedent strategies of behavior change of this study; the landscape law and institutions should fit the need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the researcher will make clear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framework system in every law level according to the enforceable contents of current urban planning. The processing procedure timeline will be improving and thus the landscape law will be satisfied. Implementation for the plan is divided into current stage and future stage,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potentials, constraints and the planning goals. Thus the government authorities show the confident of implementing the planning and win public trust. In a long run, continu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the principles of setting up the regulation, it needs to clearly explain on the three levels, the goals, objectives and criteria. Furthermore, we try to apply the concepts of landscape law i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f case and discover the potential and limits of the local region with the analysis methodology of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construct a reasonable and suitable landscap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I- Lan county government development area". Finally, the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loc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 does suit introduces on the "landscape law and planning" in Taiwan. Besides, on this research also attempt to consul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andscape law & planning development of Taiwan today, and then to bring up the vision of the future in Taiwan. All these efforts enhance Taiwan townscape’ style shape and characterize on the districts wit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wnscape vision. /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 謝iv
目 錄v
表 目 錄viii
圖 目 錄ix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5
1.2.1 研究動機5
1.2.2 研究目的8
1.3 研究範疇與架構10
1.3.1 研究範疇10
1.3.2 研究架構11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13
1.4.1 研究方法13
1.4.2 研究流程15
1.5 名詞定義18
第二章 文獻回顧21
2.1 臺灣城鄉風貌問題21
2.2 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趨勢26
2.2.1 計畫回顧26
2.2.2 計畫探討29
2.3 永續城鄉觀點34
2.3.1 基本觀念探討35
2.3.2 發展思考脈絡38
2.4 景觀計畫涵蓋範疇芻議49
2.4.1 相關文獻回顧50
2.4.2 計畫內容研議52
2.5 小結58
第三章 景觀計畫架構體系59
3.1 景觀計畫定位59
3.2 景觀法(草案)探討60
3.2.1 擬訂背景60
3.2.2 綜合探討65
3.3 景觀計畫體系衍議66
3.3.1 現行都市計畫體系對於景觀計畫影響67
3.3.2 未來景觀計畫於都市計畫體系中定位73
3.4 景觀計畫架構探討79
3.4.1 景觀計畫架構體系79
3.4.2 都市計畫位階內容84
3.5 小結95
第四章 景觀計畫操作方法97
4.1 景觀計畫執行97
4.2 景觀計畫操作範疇99
4.2.1 推動程序99
4.2.2 調查內容102
4.3 景觀計畫操作方法111
4.3.1 規劃認知111
4.3.2 規劃步驟112
4.4 景觀計畫操作建議129
4.4.1 政策機制的操作方向129
4.4.2 管理維護的操作方向131
4.5 小結133
第五章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操作模擬(先期研究)135
5.1 宜蘭縣(研究範圍)環境調查分析135
5.1.1 地區發展背景與政策定位136
5.1.2 相關上位計畫與發展計畫139
5.1.3 研究範圍景觀資源的分析140
5.1.4 小結142
5.2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計畫範圍)環境調查分析142
5.2.1 計畫地區發展背景與定位142
5.2.2 計畫地區主要與細部計畫146
5.2.3 計畫範圍景觀資源的分析148
5.2.4 小結156
5.3 蘭陽地區(案例研析)地域性規劃設計案例探討156
5.3.1 規劃案例一:冬山河親水公園159
5.3.2 規劃案例二:羅東運動公園162
5.3.3 設計案例一:宜蘭縣政中心行政大樓165
5.3.4 設計案例二:宜蘭厝168
5.3.5 小結172
第六章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操作模擬(計畫整合)173
6.1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相關景觀議題整合173
6.1.1 自然景觀向度議題175
6.1.2 人文景觀向度議題177
6.1.3 實質景觀向度議題179
6.1.4 SWOT分析181
6.2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策略指引186
6.2.1 景觀計畫發展願景與目標187
6.2.2 景觀計畫擬訂標的與原則191
6.2.3 小結202
6.3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架構體系與操作建議207
6.3.1 縣(市)綜合發展計畫位階體系架構207
6.3.2 都市計畫主要計畫位階景觀計畫內容213
6.3.3 都市計畫細部計畫位階景觀計畫內容216
6.3.4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操作建議221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229
7.1 結論229
7.2 建議231
參考文獻237
附錄
A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發展原則(策略指引)245
B 宜蘭縣相關景觀資源整理289
C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建築及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305
D 宜蘭縣建築管理自治條例311
E 景觀法(草案)條文內容說明317
F 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整理323
G 相關法令規章331
H 研究文獻評析335
作者簡介339
表目錄
表2.1 傳統城鄉規劃與永續城鄉規劃的差異性41
表2.2 相關文獻回顧整理與應用51
表3.1 景觀法(草案)計畫架構與本研究計畫層級內容比較82
表4.1 公部門擬訂景觀計畫之計畫內容與計畫範疇99
表4.2 自然景觀向度之計畫調查內容103
表4.3 人文景觀向度之計畫調查內容105
表4.4 實質景觀向度之計畫調查內容108
表4.5 落實景觀計畫執行方法與執行範疇125
表4.6 景觀計畫構成比較分析134
表5.1 研究範圍(宜蘭縣)相關景觀資源;對於「景觀計畫」應用屬性140
表6.1 「綜合策略評估(SWOT)」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影響因子構成(一)181
表6.2 「綜合策略評估(SWOT)」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因應策略矩陣(二)182
表6.3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架構內容204
表6.4 「主要計畫位階」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比較(一)214
表6.5 「主要計畫位階」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比較(二)215
表6.6 「細部計畫位階」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比較(一)217
表6.7 「細部計畫位階」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比較(二)219
表6.8 落實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執行方法與執行範疇223
圖目錄
圖1.1 宜蘭縣政中心區位示意圖11
圖1.2 宜蘭縣政中心主要發展區11
圖1.3 研究理論架構與範疇12
圖1.4 研究方法架構與範疇16
圖1.5 研究流程17
圖1.6 永續景觀﹣德國漢堡20
圖1.7 自然景觀﹣宜蘭石牌20
圖1.8 人文景觀﹣宜蘭縣政中心20
圖1.9 實質景觀﹣台北士林20
圖2.1 永續觀念下生態規劃概念﹣以基地(小)尺度開發為例44
圖2.2 計畫架構層次示意圖54
圖2.3 景觀計畫架構內容初擬57
圖3.1 歷年來創造城鄉新風貌政策推動主要演進點62
圖3.2 景觀法(草案)計畫體系示意圖64
圖3.3 狹義屬性景觀計畫體系72
圖3.4 廣義屬性景觀計畫體系78
圖3.5 景觀計畫架構體系初擬80
圖3.6 景觀計畫行政體系初擬81
圖3.7 主要計畫位階景觀計畫架構與範疇89
圖3.8 細部計畫位階景觀計畫架構與範疇94
圖4.1 景觀計畫執行架構初擬98
圖4.2 落實景觀計畫民眾參與執行方法122
圖4.3 臺灣地區實施景觀計畫操作流程127
圖5.1 宜蘭縣區位分析137
圖5.2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計畫發展構想144
圖5.3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都市計畫範圍示意圖145
圖5.4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都市計畫主要發展區145
圖5.5 縣政中心主要發展區公共設施分佈圖145
圖5.6 縣政中心主要發展區公共設施紋理圖145
圖5.7 縣政中心主要發展區土地使用分區圖145
圖5.8 縣政中心主要發展區土地使用紋理圖145
圖5.9 宜蘭市區﹣舊街區紋理比較151
圖5.10 羅東市區﹣舊街區紋理比較151
圖5.11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城鄉風貌結構紋理演變進程152
圖5.12 景觀資源分佈﹣社區發展現況部份153
圖5.13 景觀資源分佈﹣人文景觀現況部份153
圖5.14 景觀資源分佈﹣交通系統現況部份154
圖5.15 景觀資源分佈﹣公共設施現況部份154
圖5.16 景觀資源分佈﹣植栽景觀現況部份155
圖5.17 景觀資源分佈﹣夜間景觀現況部份155
圖5.18 冬山親水公園﹣防洪與遊憩157
圖5.19 羅東運動公園﹣教育與休閒157
圖5.20 縣政行政大樓﹣機能與公園157
圖5.21 宜蘭民居形塑﹣氣候與模式157
圖5.22 冬山河親水公園規劃手法圖示說明161
圖5.23 羅東運動公園規劃手法圖示說明(一)163
圖5.24 羅東運動公園規劃手法圖示說明(二)164
圖5.25 宜蘭縣政中心行政大樓設計手法圖示說明167
圖5.26 宜蘭厝設計手法圖示說明171
圖6.1 宜蘭縣內高山景觀資源175
圖6.2 宜蘭縣內溪流景觀資源175
圖6.3 宜蘭縣內平原景觀資源175
圖6.4 宜蘭縣內田園景觀資源175
圖6.5 宜蘭縣內山地不當破壞175
圖6.6 宜蘭意象所在景觀資源176
圖6.7 宜蘭多樣豐富景觀資源176
圖6.8 宜蘭縣內河川景觀資源176
圖6.9 宜蘭縣內海岸景觀資源176
圖6.10 地區農村產業景觀資源176
圖6.11 宜蘭風俗民情景觀資源177
圖6.12 地區人文歷史古蹟資源177
圖6.13 地區竹圍農舍景觀資源177
圖6.14 地區周邊土地利用現況177
圖6.15 國道北宜高速公路現況178
圖6.16 北迴線鐵路的發展現況178
圖6.17 計畫區內風貌發展現況178
圖6.18 計畫區內日間景觀現況178
圖6.19 計畫區內夜間景觀現況178
圖6.20 台九省道日間景觀現況179
圖6.21 台九省道夜間景觀現況179
圖6.22 內環道路日間景觀現況179
圖6.23 內環道路夜間景觀現況179
圖6.24 集散道路日間景觀現況179
圖6.25 集散道路夜間景觀現況179
圖6.26 外環道路日間景觀現況180
圖6.27 外環道路夜間景觀現況180
圖6.28 凱旋路兩側的連續樟樹180
圖6.29 土地區段徵收整地現況180
圖6.30 地區內原有栽植的果樹180
圖6.31 地區舊存社區建築現況180
圖6.32 城鄉整體景觀(地景)風貌發展概念圖199
圖6.33 適當保留邊緣農業區避免開發無限蔓延199
圖6.34 鄉土樹種為主外來樹種為輔達適地適樹199
圖6.35 透過生態施工方法以降低開發影響程度199
圖6.36 落實鄉土性生態教育與保育觀念的紮根199
圖6.37 營造整體秩序與風格形塑獨有城鄉意象200
圖6.38 配合計畫發展塑造各分區使用空間意象200
圖6.39 計畫單元整體開發營造分區風格與意象200
圖6.40 配合分區使用特性促使新舊建築間和諧200
圖6.41 配合周遭的地景或街景形塑場所自明性200
圖6.42 既有空間綠點的增加提升整體綠美化量200
圖6.43 配合各分區法定空地退縮進行整體設計200
圖6.44 提供多目標活動使用的開放空間或綠地200
圖6.45 設施應與周邊環境結合以體現當地氣候201
圖6.46 設施應適度的加入環境教育與教化功能201
圖6.47 服務設施應透過民眾參與體現當地風格201
圖6.48 服務設施應配合多目標使用與教化功能201
圖6.49 區內建立適當比例混植密林區或荒野區201
圖6.50 透過多層次生態綠化結合休憩活化身心201
圖6.51 針對區內閒置空間進行綠美化環境改善201
圖6.52 採不同時序開花植栽創造四季色彩變化201
圖6.53 重要地標照明以形塑地區夜間視覺焦點202
圖6.54 透過對歷史建築適當照明營造夜間氣氛202
圖6.55 重要交通路徑應加強夜間照明視覺引導202
圖6.56 依分區屬性給予適當照明營造夜間氣氛202
圖6.57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架構層次203
圖6.58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行政體系初擬208
圖6.59 「狹義屬性」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體系210
圖6.60 「廣義屬性」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體系212
圖6.61 「主要計畫位階」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架構與範疇213
圖6.62 「細部計畫位階」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架構與範疇216
圖6.63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執行架構初擬222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TW/093TIT05224021 |
Date | January 1993 |
Creators | 林玄宜, Hsuan- I Lin |
Contributors | 蘇瑛敏, 宋立垚, Ying- Ming Su, Lih- Yau Song |
Publisher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
Source Sets |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Taiwan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English |
Type | 碩士 |
Format | 339 |
Relation | 參考文獻 書籍資料類(主要參考) [1] 三采文化,綠色宜蘭,三采文化出版,2003。 [2] 于正倫,城市環境藝術﹣景觀與設施,博遠出版社,1991。 [3] 中國大百科全書(正體字版),教育,錦繡出版,1993。 [4] 中國大百科全書(正體字版),環境科學,錦繡出版,1993。 [5] 中華民國地景學會,休閒理論與遊憩行為,田園城市,1998。 [6]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工程學會,1994。 [7] 王鑫,地景保育,國立編譯館主編,明文書局,1997。 [8] 王秀娟,綠地計畫之理論與實務,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9] 王俊秀,環境與倫理﹣國土倫理的社會面向,巨流圖書公司,2001。 [10] 王建國,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中國: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11] 王勤田,生態文化,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12] 王瑞香,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義務與價值,國立編譯館,1996。 [13] 王潔雯,出遊宜蘭,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 [14] 危芷芬,環境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 [15] 吳良鏞,城市環境美學,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 [16] 李永展,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胡氏出版社,1995。 [17] 李永展,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巨流圖書公司,2003。 [18] 李綠枝,起造一個家,仰山文教基金會,1997。 [19] 李鴻毅,土地開發論,中國地政研究所,1999。 [20] 李麗雪,景觀視覺評估與分析,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21] 沈清基,城市生態與城市環境,中國:同濟大學,1998。 [22] 肖篤寧,景觀生態學﹣理論、方法及應用,地景企業,1999。 [23] 宜蘭縣政府,蘭陽地理鄉土教材,宜蘭縣政府,1992。 [24] 宜蘭縣政府、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寧靜的地景革命:第二期宜蘭厝建築圖集,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25] 林文鎮,生態綠化綜論,中國造林事業協會,1993。 [26] 林欽榮,都市設計在臺灣,創興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 [27] 林憲德,現代人類的居住環境,胡氏圖書出版社,1994。 [28] 林憲德,城鄉生態,詹氏書局,1999。 [29] 施添福,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里仁書局,1996。 [30] 施鴻志,地區經營管理,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31] 施鴻志,環境規劃,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32] 紀曉嵐,論城市本質,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3] 莊翰華,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 [34] 郭瓊瑩,道法自然,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35] 郭瓊瑩,水與綠網格規劃理論與實務,詹氏書局,2003。 [36] 陳淑珍,環境規劃與基地開發,六合出版社,2001。 [37] 黃書禮,生態土地使用規劃,詹氏圖書有限公司,2002。 [38] 楊賢智,環境管理學,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 [39] 遠流臺灣館,宜蘭深度旅遊,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1。 [40] 蔡子瑋,視覺思考的經驗,六合出版社,2001。 [41] 蕭新煌,永續台灣﹣2011,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42] 賴明洲,建築空間綠化手法,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 [43] 賴明洲,綠地保全生態學,淑馨出版社,1993。 [44] 韓選棠,台灣農村社區與住宅景觀新風貌,田園城市,2002。 [45] 關華山,居民與社會、文化,明文書局,1992。 研究報告類(主要參考) [46]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擬定城鄉景觀計畫及操作之研究,營建署,1999。 [47]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台北市中長程重大公共工程建設之景觀衝擊分析暨都市設計管制策略之研究,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995。 [48] 中華民國造園學會,台北市綠綱要計畫,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999。 [49] 中華民國都計學會,國土與城鄉計畫法計畫功能體系與內容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2000。 [50]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風景區公共設施規劃設計準則彙編,觀光局,2001。 [51]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馬祖地區建築景觀改善設施及設施設計手冊,交通部觀光局,2001。 [52] 內政部,國土利用現況調查報告書,內政部,1997。 [53] 內政部營建署,都市計畫規劃作業手冊(伍)環境規劃,營建署,1999。 [54] 內政部營建署,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草案),營建署,2002。 [55] 內政部營建署,創造台灣城鄉風貌操作手冊,營建署,2002。 [56] 王明蘅,都市公共空間景觀改善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1997。 [57] 王紀鯤,21世紀台灣建築發展趨勢及城市風格建立之研究(二),中華民國建築學會,1993。 [58] 王鴻楷,綠色生態城市規劃﹣台北市主要計畫通盤檢討,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999。 [59] 米復國,都市公共空間構成之調查分析,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994。 [60] 行政院文建會,公共藝術設置作業參考手冊,行政院文建會,1998。 [61] 行政院經建會,都市設計地區規劃推動與實施之研究,經建會,1993。 [62] 行政院經建會,新政府承諾﹣落實綠色矽島建設白皮書,經建會,2001。 [63] 行政院經建會,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 ~ 2007),行政院經建會,2002。 [64] 行政院環保署,日本環境基本計畫(中譯本),行政院環保署,1994。 [65] 何東波,永續城市之意義、概念與作法的回顧與檢討,國科會,2000。 [66] 吳宗瓊,建構台灣地區永續性生活品質評量指標﹣旅遊休閒發展指標之建立,行政院國科會,2003。 [67] 李永展,生態鄉街規劃﹣以台北縣深坑鄉為例,台灣省住都局,1998。 [68] 李如儀,台北市都市景觀中長程建設計畫,台北市政府都發局,2003。 [69] 李素馨,景觀道路規劃設計與視覺管理實例分析,營建署,1998。 [70] 宜蘭縣政府,宜蘭縣總體規劃報告書,宜蘭縣政府,1997。 [71] 宜蘭縣環境保護局,宜蘭縣環境保護計畫,宜蘭縣環境保護局,2000。 [72] 林憲德,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2。 [73] 胡寶林,台北市都市景觀計畫之研究,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都計處,1984。 [74] 張世典,永續安居環境課題與展望,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0。 [75] 許榮輝、徐德生,工業區環境綠美化規範,經濟部工業局,1999。 [76] 黃定國,創造城鄉新風貌﹣建築與都市計畫相關法令初步檢討與修正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9。 [77] 黃定國,創造城鄉新風貌﹣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法令檢討與都市設計內容訂定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2000。 [78] 楊政川,工業區綠化之育苗、撫育及綠帶設置,省林業試驗所,1992。 [79] 經濟部水資源局,生態工法技術參考手冊,經濟部水資源局,2001。 [80] 謝平芳,植物與環境設計,台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1981。 期刊雜誌類(主要參考) [81] 王鑫,「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第三十七期,1999。 [82] 王如松,「城市生態學及其發展策略」,都市與計劃,第十八期,1991。 [83] 王濟昌,「景觀生態學與都市景觀設計」,規劃與設計,第一期,1994。 [84] 王鴻楷,「都市設計與都市計畫關係」,都市設計研討會論文集,1989。 [85] 李公哲,「聯合國21世紀議程與永續發展」,永續發展,第一期,1999。 [86] 李永展,「生態國家之國土規劃觀念」,政大學報,第六十九期,1994。 [87] 李永展,「由環境衝擊觀點論土地開發應有的環境政策」,規劃學報,第二十一期,1994。 [88] 李永展,「建構土地倫理﹣一個本土性思考」,看守台灣,第一期,1999。 [89] 汪靜明,「新自然哲學的生態保育思潮」,台灣環境生態教育選集,1999。 [90] 肖篤寧,「景觀分類與評價的生態原則」,應用生態學報,第九期,1998。 [91] 宜蘭縣政府、仰山文教基金會,「宜蘭厝」,空間雜誌社,1996。 [92] 林大元,「創造一個充滿野趣的都市景觀﹣景觀設計中的生態理念」,造園季刊,第十四期,中華民國造園學會,1993。 [93] 林六合,「景觀環境法(草案)之先期研究」,現代營建月刊,2002。 [94] 林玄宜,「由生態規劃理念審視農村住宅外部空間規劃之方向」,二00四年農村規劃學術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2004。 [95] 林玄宜,「由生態規劃理念探討都市設計層級架構之初探」,國土規劃論壇,第七屆,國立成功大學,2003。 [96] 林玄宜,「由生態規劃理念探討都市設計層級架構之芻議」,土地研究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國立臺北大學,2003。 [97] 徐瑞霞,「環境權之立法保障」,厚生雜誌,第六期,1999。 [98] 彭國棟,「生態工法及生態綠化」,自然保育季刊,第三十一期,2000。 [99] 曾明遜,「邁向鄉村永續發展」,地政論壇,第十七期,1995。 [100] 黃光輝,「範疇界定及綜合評估」,環境工程會刊,第十期,1999。 [101] 黃朝卿,「由生態綠化觀點談植物生態園的經營管理」,自然保育季刊,第四十一期,2003。 [102] 黃朝恩,「人類對自然環境認知及時空差異」,環境教育,第十期,1999。 [103] 楊冠政,「生態中心倫理」,環境教育,第三十期,1996。 [104] 楊冠政,「永續發展的倫理」,環境教育,第三十七期,1999。 [105] 蔡茂男,「環境權之理念與法制」,厚生雜誌,第六期,1999。 [106] 羅惠斌,「城鄉均衡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台灣經濟,第一六九期,1994。 [107] 嚴勝雄,「都市與區域研究之構思」,台大城鄉學報,第一期,1989。 學位論文類(主要參考) [108] 王价巨,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大城鄉所,1998。 [109] 王柏緯,從景觀生態學觀點探討都市景觀環境規劃與準則建立﹣以中興新村為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所,1996。 [110] 王從恕,環境倫理思想研究,博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2001。 [111] 江中柱,台灣自然景觀地區建築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所,1995。 [112] 呂良銘,「綠鎮」:生態城市規劃﹣以礁溪地區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2000。 [113] 李柏賢,從景觀生態觀點探討都市綠地之棲地規劃設計﹣以台北市野雁保護區為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園藝所,2000。 [114] 洪于婷,都市發展永續性結構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大都計所,1999。 [115] 張肇丞,設計發展過程的視覺分析以都市景觀影像為例,碩士論文,臺灣科大建築所,1997。 [116] 莊輝煌,從理論與實務探討都市景觀之調查評估與發展,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所,1981。 [117] 陳廷杰,電腦視覺模擬應用在自然景觀地區建築規劃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所,1995。 [118] 陳志梧,空間之歷史變遷,博士論文,臺灣大學城鄉所,1988。 [119] 陳荊洲,實施都市設計地區景觀計畫之研究﹣以新市區建設地區為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所,2003。 [120] 陳資雲,從城鄉景觀之特色探討台灣地區城鄉風貌改造之方向﹣以嘉義地區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大營建研究所,2001。 [121] 陳肇勳,台灣農村住宅空間生態環境之研究﹣以苗栗縣公館鄉石牆村為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農工研究所,1999。 [122] 游建華,永續土地利用管理決策支援系統之發展,博士論文,臺灣大學環境工程所,2003。 [123] 黃書禮,應用生態規劃方法於使用規劃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興大學都計研究所,1987。 [124] 黃偉晉,台灣「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執行過程評估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公管所,1999。 [125] 黃國峰,區域景觀分析之研究﹣以花東海岸山脈南段為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地理研究所,1992。 [126] 黃聖吉,都市設計地區建築管理之研究﹣以高雄市都市設計地區建築管理為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1995。 [127] 楊賀雯,台灣地區都市生態系統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1996。 [128] 詹世州,探討「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生態理念於社區環境落實之研究﹣以台南縣生態社區之發展為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所,2003。 [129] 廖繼仲,城市風格形塑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都計所,2000。 [130] 劉阿榮,台灣之永續發展,博士論文,臺灣大學國發所,2001。 [131] 劉惠芳,日治時代宜蘭城之空間改造,碩士論文,成大建築所,2002。 [132] 鄧培華,新市區建設都市設計之研究﹣以林口中心商業區為個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所,1993。 [133] 謝國鐘,應用都市設計策略強化三重市自明性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所,2002。 [134] 鍾英瑞,都市設計規範形成之研究﹣從預期成效到設計規範,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所,1999。 [135] 羅登旭,都市永續發展之空間策略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都計所,1998。 英文資料類(主要參考) [136] Aberley, D., Futures by Design. The Practice of Ecological Planning, New Society Publishers, Canada, 1994. [137] Ahern, J., Spatial Concepts,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Future Scenarios: A Framework Method for Integrating 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scape Planning,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Analysis: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Klopatek, J. & Gardner, R. ed., Springer Press, 1999. [138] Aldo Leopold, The Land Ethic- A Sand County Almanac, And Sketches Here and The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49. [139] Basso, K.H., Wisdom Sits in Places, 4th ed. Albuquerque, N.M.: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1999. [140] Beatley, Timothy, Green Urbanism: 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ies,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00. [141] Beer, A. 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for Site Development, Chapman and Hall, London, 1990. [142] Brown, L., Eco- Economy: Building an Economy for the Earth, New York, W.W. Norton and Company, 2001. [143] Bryn Green & Willem Vos, Threatened Landscapes: Conserving Cultural Environments, Spoon Press, 2001. [144] Calthorpe, Peter, The Next American Metropolis: Ecology, Commun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3. [145] Camagni, R., Capello, R., and Niukamp, P., Managing Sustainable Urban Environments, in Ronan Paddison (Ed.), Handbook of Urban Studi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1. [146] Chambers, N., C. Simmons, & M. Wackernagel, Sharing Nature''s Interest: Ecological Footprints as an Indicator of Sustainability, London, 2000. [147] Clara Greed & Marion Roberts, Introduction Urban Design, 1998. [148] Daniels, Low Tech- Light Tech- High Tech: build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witzerland, Basel: Birkhaiiser- Publisher for Architecture, 2000. [149] Deakin, M., Cur well, S., & Lombardi, P.,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The Framework and Directory of Assessment Method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 2002. [150] 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 The Downtown Plan, 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 1983. [151] 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 New York City, Midtown Development, New York: 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 1981. [152] Elliot Robert, Environmental Eth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53] Forman, R.T.T., Horizontal Processes, Roads, Suburbs, Social Objectives and Landscape Ecology,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Analysis: Issues & Applications, Klopatek, J. & Gardner, R. ed., Springer Press, 1999. [154] Josef Leitmann, Sustaining Cities: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Urban Design, New York, 1999. [155] Kaite Wiliams, Elizabeth Burton & Mike Jenks, Achieving Sustainable Urban Form, E & FN Spoon, London, 2000. [156] Mazzotti, Frank J. & Carol S. Morgenster, A Scientific Framework for Managing Urban Natural Area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7. [157] Milbraith, L.W., Envision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 Learning Our Way Out,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158] Southworth, Michael, Lynch, Kevin''s Performance Dimensions of City Form, UC Berkeley Class Note, 1998. [159] U.N.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 Humana Development Report,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60] Wenche E. Dramstad, James D. Olson, & Richard T. T. Forman,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 Use Planning, Island Press, 1996. [161] William H. Wilson,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Baltimore, Maryl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9. [162] World Economic Forum(WEF), 2002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 An Initiative of the Global Leaders of Tomorrow Environment Task Force.(Annual Meeting 2002), Online document, http://www.ciesin. columbia.edu/indicators/ESI, 2002. [163]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 of Implementation, 2002. [164] Zonneveld, Land Ecology, SPB Academic Publishing, Amsterdam, 1995. 日文資料類(主要參考) [165] 三村浩史,地域共生的都市計劃,日本:學藝出版會,1998。 [166] 川村建一,永續社區,日本:學藝出版會,1998。 [167] 五十嵐敬喜,美的條例,日本:學藝出版社,2002。 [168] 內山正雄,都市綠地計畫設計,日本:彰國社,1994。 [169] 日本地球環境住居研究會,環境共生住宅計畫﹣建築編,日本:日本建設省住宅局,1994。 [170] 伊藤 滋、高橋潤二郎、尾島俊雄,環境共生都市,日本:日本建設省都市局,1994。 [171] 西村幸夫,都市之風景計畫,日本:鹿島出版社,1999。 [172] 西村幸夫,日本的風景計畫,日本:學藝出版社,2003。 [173] 香港規劃資訊及專業行政小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香港:規劃標準小組委員會,2003。 [174] 高原榮重,城市綠地規劃,日本:鹿島出版社,1974。 [175] 堀口浩司,都市環境設計工作,日本:學藝出版社,2001。 研究方法類(主要參考) [176] Ackermann, Ernest & Karen Hartman., The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Guide to Searching and Researching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World Wide Web, Wilsonville, OR: ABF Content, 1998. [177] Jame D. Lester, Writing Research Papers - A Complete Guide. 10th ed, New York, 2002. [178] Kumar, K., H. G. Van Dissel, & P. Bielli., The Merchant of Prate - Revisited: Toward a Third Rationali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June, 1998, 199 - 226. [179] Walsham, G. & T. Waema., Information Systems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A Case Study of a Building Society,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12(2), 1994, 150 - 173. [180] 王佳煌,當代社會研究法,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181] 朱柔若,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揚智文化,2000。 [182] 黃惠雯,質性方法與研究,韋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183] 楊國樞,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上、下冊),時英出版社,1995。 |
Page generated in 0.006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