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教育改革中的「正義」問題研究

鑑於台灣教育改革論中有關正義的討論混淆不清,引發本研究的動機。一般而言,正義問題可區分為法律正義與社會正義二方面,本研究僅就社會正義的範疇加以探討,並將議題焦點指向與教育資源有關的教改論述上。本研究以批判詮釋學的方法試圖回答三個研究問題:一,台灣教改論述中存在有那些有關資源分配的理念(正義理念)?二,這些教改論述中的正義理念是否有明顯的理論依據?三,這些正義理念與正義理論間的內在關連性及邏輯一致性如何?
研究發現,台灣教改論述中主要顯露出的正義理念有:以功績為主;以需求為主;強調公平競爭機制為主的三種資源分配理念。三種理念的理論依據則分別就古哲柳拉圖理想國的正義理論,教育人權的正義理論與 J.Rawls 的正義理論加以探討。
柏拉圖的正義理論要義即是使人各司其職,各安其份。教育擔負著選才與教化的兩種任務。教育資源分配的機制乃以功績為主要考量。教育人權理論則衍生自聯合國歷次有關人權的宣言與公約,強調的是人人平等的精義理論則提出 "平等自由權" 與 "機會均等及差異原則" 兩個正義原則供民主自由社會參考。
由柏拉圖的理論,教育人權理論及 Rawls 的理論檢視教育部,四一○與教改會三方提出的教改謀略,證立了三種正義理念與正義理論間的內在關連與邏輯一致性。不過,本研究的三個問題雖獲得答覆,但三種正義理念與理論間的相關程度是不同的。
此外,本研究並澄清有關正義論述上的一些問題,如正義為人人適用的準繩,而非僅是弱勢者的護身符;正義不等同於平等,有時不平等更能彰顯正義;以及正義問題的討論情境以適度匱乏的外在資源條件最有意義。同時建議未來應效力去探討的議題包括,教育制度在社會中應有的角色,如何以教育的力量催生正義,如何建立教育制度的正義性以及如何培養正義的人等等。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095
Creators李真文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