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商周南土政治地理結構研究

殷商時代,商人已將王畿外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土地稱為「四方」或「四土」。卜辭中不乏有對四方土地進行問卜祈福的紀錄。 其後周人承襲商代以「四土」指稱疆域的觀念,亦將王朝四方區域冠以四土或四國之名。 而所謂「南土」,亦稱為「南國」,《左傳•昭公九年》記載:「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國語•鄭語》亦言:「當成周者,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其義泛指王朝疆域中心以南的全部疆土。
  
  南土這塊區域由殷商開始便受到中原民族關注,其後周人嘗試擴展勢力至南土失利,待春秋時期楚人於南土進行拓殖方得掌握該地。而楚人經略南土的策略與成效,更與楚國國家政治結構的建立及其發展息息相關。此外,在這段以諸夏為中心的南土經營歷程中,先秦江南地區多元的地區性文化與中原文化間的折衝交流亦不容忽視,史籍缺乏記載之江漢各族與周人、楚人間的政治聯繫實為研究先秦南土發展的關鍵課題。本文便是希望透過爬梳殷商乃至兩周階段南土局勢的長期發展,嘗試釐清各項關於商周南土政治地理結構問題,並將於論述中兼及同時期南方文化發展的面貌﹔希望藉此得以了解殷周民族和楚人經營政權疆土的輪廓,以及南方族群與中原文化接觸互動的實際情形。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1530061
Creators陳珈貝, Chen ,Chia-pe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5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