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發放現金股利趨勢與產業結構變遷之關聯

Fama and French(2001)針對美國1978年後公司發放現金股利比例逐年下降的現象作研究,發現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具獲利能力好、公司規模大且成長機會高的特性,且他們亦發現美國公司發放現金股利的意願是下降的,因而引發本文對研究台灣是否也存在這種現象的興趣,另外,台灣自1980年代起高科技業成為產業發展重點,在這二十幾年間經歷了傳統產業的式微、高科技業利潤萎縮的情形,因此本文也欲將股利發放現象與產業發展作一結合,針對各產業的特徵演變及現金股利發放趨勢做分析。
本研究以台灣非金融業之上市櫃公司為樣本,研究期間為1981~2005年,透過敘述統計與邏輯迴歸分析,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如下:
(一)台灣上市櫃公司的現金股利發放比例從1981年後呈下降趨勢,在1997年跌至谷底,之後呈急速的上升情形,到2004年達到高峰。
(二)就整體樣本而言,支付現金股利的公司具獲利能力佳和公司規模大的特性,而在2000年之後,出現投資機會和支付現金股利成顯著的正向關係,推論原因為樣本中同時發放股票股利和現金股利的公司所造成,而這類公司的特徵為獲利好、規模大且成長機會高。
(三)就產業分類而言,在1990年代初期,傳統產業的獲利表現最佳,1990年代後期至2002年則為高科技業為首,之後則由服務業勝出;高科技業的投資機會較多;早期傳統產業的公司規模最大,在2002年後,三類產業的規模幾乎無異了。邏輯迴歸分析的結果為,獲利能力和公司規模對各產業的現金股利決策均具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而高科技產業在2000年代初期後,投資機會和現金股利發放決策是具有顯著的正向關係的,推論是科技業較重視公司治理,藉發放現金股利來降低代理成本。
(四)控制了四個特徵值變數後,在1980年代中期前的現金股利發放意願是相對較高,之後發放意願呈下降的情形,直到2000年代初期之後發放意願又轉而升高,推論原因可能是公司對兩稅合一政策或股利平衡政策的實施有反應遞延的情形。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357026
Creators張雅媛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