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一個「英雄」的誕生──多元文本下的廖添丁敘事差異與文化政治意涵

廖添丁是台灣家喻戶曉的人物,從日據時期至今,相關資料在官方與民間、史料與傳說、雅與俗等方面皆呈現豐富而多樣的面貌,而在學術圈中,關於廖添丁的研究蠭起,更指出「廖添丁」背後必然有其意涵,值得深入研究。
「劫富濟貧」是廖添丁最為民眾所熟知的事蹟,人們將其視為俠盜、義賊甚至是抗日英雄,深受民眾崇敬;而在官方檔案中,廖添丁卻是個嚴重違反社會秩序的人物,是不折不扣的盜賊。不難發現,兩者間的認知存在極大差異,民眾將盜匪視為英雄,本身即是一種自我道德的顛覆,蘊藏著對整體社會的不滿,這對擁有統治權的官方無疑是一大挑戰,亦使得官方必須審慎應對,故本篇論文從官方與民間敘事文本為基礎,結合文化研究理論,試圖分析箇中隱含的意涵。
第一章為緒論,針對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等方面,做完整的陳述,並對現今的相關論文做一番檢視,藉以發現研究課題,從而確立論文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以民間文本為研究方向,選取民間傳說故事與歌仔冊為研究材料,而以歌仔冊為主,探究民間賦予廖添丁何種形象?運用何種方式塑造?並分析民間文學所展現的教育、娛樂與社會等功能。
第三章從作家文學出發,以小說為研究範圍,運用敘事理論,分析作家如何塑造廖添丁的形象與描摩其內在心理?並分析作家在創作中所要傳達的意涵。
第四章則從民間信仰的角度做為出發點,首先說明現今民間信仰的概況,再從文獻資料中記載的神化事蹟,探究神化的方式、神化的原因與其中蘊含的心理。
第五章則透過前三章從民間文學、作家文學與民間信仰所得到關於廖添丁的塑造與呈現的意涵,再加上官方資料,試圖分析廖添丁的定位問題,進一步探討官方面對此現象,如何運用政治、經濟、社會等力量進行控制,而民間又如何運用「廖添丁」所產生的文化資本進行反統治,藉以釐清「廖添丁」背後的文化政治意涵,以及法律、正義與社會秩序如何達到平衡狀態,以確保社會結構不至於瓦解。
第六章則為結論,希望歸納出廖添丁這個「英雄」的誕生,其產生的因素乃是時代下的產物,是官方與民間角力之後的結果,是一個具備強烈社會時代性的「英雄」。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9120151
Creators吳勇宏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