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國現代日記體小說研究 / Th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diary novel

本論文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文體論,於第二、三、四章梳理中國現代日記體小說的文體演變歷程,下篇為性別論,於第五、六章擇取性別文化議題為進一步研究的焦點。上篇所分析獲得的文體特徵為下篇性別研究的文體依據。
  在文體演變方面,1914年的《雪鴻淚史》為中國的第一篇日記體小說,它吸收域外翻譯文學《茶花女》引用日記剖露實情的概念,更展現出中國傳統小說的創作筆法,從《雪鴻淚史》至1918年之前的諸篇鴛鴦蝴蝶派日記體小說文本雜糅了中西文體模式,為日記體小說演變過程中的萌芽期,此時期的日記體小說已經具有幾項文體上的共同特徵,如日記部分採第一人稱內聚焦限制視角、運用外敘述者設置框架以聚焦、具內在對話性、分時日記錄的時間形式等文體特徵。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前期乃日記體小說的興盛期,此時雅俗刊物中皆湧現大量的作品,且出現探討日記文學的專文,萌芽期所成形的文體特徵在興盛期持續被實踐,部分特徵被推至前台,成為書寫日記體小說的核心規範──「第一人稱內聚焦限制視角」、「分時日記錄的時間形式」,起支配性作用,其他文體特徵則是經常被運用的文體規範,起次要作用。30年代中期以後因世積亂離、時局紛亂,無論作者或讀者皆提倡將眼界向外界社會觀照,致使運用第一人稱內聚焦視角的日記體小說不合時用,文本數量明顯減少,進入衰退期。
  在性別研究方面,第五章探討男性話語,男性作家時常運用日記體小說內在對話的文體特徵來自我言說,推動人物作者三個階段的心理成長歷程,而除了男性自我言說之外,男性作家更創作了大量的擬女作品,其中不少作品皆彰顯出男性潛意識的性別二元思維,他們充當外敘述者評判女性人物作者的不當行為,或藉女性人物作者之筆傳達出男性人物的引導話語,讓男性居於優勢地位,而大量的擬女作品中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則多是男性隨著女性解放的歷史進程所幻想、賦予意義的客體,她們不過是配合時代思潮、流行口味以裝填男性欲望的載體。第六章探討女性絮語,相較於男作家筆下多篇的擬女作品,女性日記體小說中僅有一篇擬男作品,多數的女性日記體小說雖然也會採用社會題材,但她們更為關注自身與周遭女性的命運,藉第一人稱視角來坦言自我情感,呈現與男性日記體小說截然不同的風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31510041
Creators簡名妤, Jian, Min Y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