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
  • 8
  • 3
  • Tagged with
  • 11
  • 11
  • 4
  • 4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晚明月令書研究──以《月令採奇》和《日涉編》為中心 / The yue ling books in Late Ming-Focus on the "Yue ling cai qi" and "Ri she bian"

鄭曉波, Cheng, Hsiao P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從三個面向來討論晚明的月令書,包括晚明月令書的編纂時代背景與獨特性、晚明月令書由「月」向「日」轉變的動力以及晚明月令書的逐日記內容,透過以上三個角度,應有助於我們更了解晚明月令書的特色。 第一部分首先以明代的月令書寫為討論對象,包括月令書在明代以前的淵源與演變,尤其是在目錄書籍中的位置,以建構明代以前月令書流變的圖像。再者論及明代月令書盛行的時代背景──晚明社會,針對政治、經濟、文化因素作一概括的說明,以突顯晚明月令書大增的特殊意義。接著論述晚明月令書在明代編目書籍的知識分類與內容特色,並比較晚明的月令書與歷代月令書在圖書分類上的差異。最後,就陳堦《日涉編》與李一楫《月令採奇》,進行寫作動機、出版性質,以及編纂體例、內容上的綜合比較與討論,以反映晚明月令書的獨特性。 第二部分討論名教古事、帝后壽誕與賢儒誕辰。名教古事一直為月令書所關注,其格式承襲了《月令》紀候的傳統,其內容則記述王事之本、群生之命和儒者濟世之仁壽之言。帝后壽誕、賢臣大儒之誕辰與忌日同樣關乎王政,與明代皇權、科舉制度關係密切。這些都是本文關注的課題。 第三部分探討民俗節日、諸神聖誕與身體攝養。民俗節日向來是過去月令書所記載的核心,所以本文會關注晚明月令書在民俗節日與過去月令書記載的差異,並在民俗節日的脈絡下,討論諸神聖誕日、飛昇日納入月令書的內容及其歷史意義,以及與明代宗教、信仰的關係。最後,本章將回到個人的身體攝養,探究士人在依時養生的傳統下,對於自身的修身、養生、禮儀之實踐。 本文以晚明月令書為題,希冀透過編纂者的記錄,微觀體察晚明生活,並引申其宏觀的社會文化意義,進而對晚明月令書提出深入的理解與認識。
2

清末経済官僚盛宣懐の明治日本体験 : 「愚斎東遊日記」(1908)を読む

王, 紅梅 03 1900 (has links) (PDF)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

占領地の焦慮 : ある上海青年の生活(1942~1945) / センリョウチ ノ ショウリョ : アル シャンハイ セイネン ノ セイカツ 1942 1945 / 占領地の焦慮 : ある上海青年の生活19421945

劉 韻琤, Yuncheng Liu 21 March 2021 (has links)
本研究が注目したのは、一般人が経験した日本占領であり、そして本研究で扱ったのは、その占領期に生きた青年の一人である。「名もなき人々」の語り方を模索しつつ、一般人の生活史に着目してみたい。その上で、日常生活における占領とは何か、という問いに筆者なりの答えを出すことを目的とし、ついては顔濱の日記を通じて彼の日常生活と心理を知るだけでなく、それをいかに解釈すべきか、という問題をさらに考えたい。 /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occupation of Japan experienced by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this study dealt with one of the adolescents who lived during the occupation. I would like to focus on the life history of an ordinary young man named Yan Bin who had left a diary while exploring ways to talk about those who are nameless. On top of that, the purpose is to give my ow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what occupation in daily life is, and for that matter, not only focus on Yan's daily life and psychology through his diary, but also how to interpret it. / 博士(現代アジア研究)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4

生活日記を通じた「住まい」の場所論的研究 --朝鮮の住宅「雲鳥楼」を中心に--

金, 秉瑱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18375号 / 人博第688号 / 新制||人||164(附属図書館) / 25||人博||688(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31233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文明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西垣 安比古, 教授 伊從 勉, 准教授 中嶋 節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5

五四時期的反儒思潮

陳昭順, CHEN,ZHAO-S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旨在闡述五四時期知識界對儒家的批評,藉以了解儒家在近代歷史發展的曲折 歷程,及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知識分子鼓吹現代化對儒家傳統所持的態度。全文 共分成五章。 第一章是導論,除介紹學術界對五四時期反儒思想的研究概況外,并說明筆者何以選 擇本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以及各章的論述主題。 第二章探討清季儒家地位的變遷,和當時知識分子對儒家傳統的看法。分別從救國主 義導致儒家的認同危機,基督教傳播對儒家的影響,及諸子思想復活對儒家的衝擊等 三方面著手,以說明五四時期反儒思潮形成的背景。 第三章論述民初孔教運動,袁世凱的帝制和清廢帝的復辟運動利用孔子作招牌,以及 軍閥的尊孔活動在知識界所造成的影響。以進一步了解民初的政治和思想環境,與反 儒思潮間的互動關系。 第四章介紹知識分子反儒思想的內容,計分成儒家思想與君主專制、倫理革命與新道 德的提倡,獨尊儒述與思想解放三個部分,最后一節將討論反儒思想的學理基礎。 第五章結論,除綜結全文主要論點外,并說明五四時期的反儒思潮在現代儒家發展史 的意義。 在史料方面,本文除了采用較常見的報刊和文集外,并收集新出版的重要史料,如〈 吳虞集〉、〈吳虞日記〉、〈孔府檔案選編〉等,都是臺灣學述界所未曾引用過的史 料,對本文撰寫提供不少助益。
6

從現代性的反思看網路日記--以鄉村部落格及愛情國小為例

謝仁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紀登斯(Anthony Giddens)在探討社會問題之前首先指出造成現代社會之所以不同於前現代社會的力量,這股力量就是現代性的兩個主要特徵:時空分離和抽離化機制,而且社會學的反思性力量從而也影響了現代社會中個人的行為。另一方面,個人層面的反思性亦決定了個人的生活。本研究借用紀登斯的理論,從現代性與反思性來檢視寫日記此一行為的變異。日記是傳統的行為與媒介,而網路則被視為體現現代性的媒介,網路的虛擬時空、靈肉分離、互動等特性為網路日記書寫者提供一個更為開放的自我認同的工程。本研究發現,網路日記的隱秘性及主權難以掌控,而且網友的閱讀與回應雖然增加了書寫網路日記的意願、甚至使網路日記成為展演的場所,但是卻也可能成為網路日記書寫者的顧忌,反而使網路日記所記載的我有所壓抑。 / Anthony Giddens’ theory indicating reflexivity and modernity which pose separation of time and space and disembedding as two main characters considered the forces triggering the change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society sets the frame of this thesis. Compared to paper-based traditional diary, on-line diary exiting on internet characterized by pesudonymity virtuality and interactivity provides a much more open construction of self-identity.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discovered that the secrecy and author right are uncontrollable, moreover, the response of on-line-diary-readers enhance, meanwhile worry the willingness of on-line-diary-keeping, as a result, the self-construction work of on-line diary is not as open as it promises.
7

交換、窺視與文化消費--《交換日記》文字與圖像的互文研究

鄭淑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交換日記》前十一集為研究對象,分別就外緣與內容以及當中所呈現的文化現象作探討。 第一章分為三小節,分別對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及前人研究等內容作一說明。 第二章就《交換日記》外緣的文本類型與編排設計作探討。第一節先就繪圖部分的定位作分析,與漫畫、繪本相比較,確立其插圖的定位。第二節就文字部分與日記、散文相比對,界定其為隨筆。第三節則就文本的編排與設計入手,觀察此文本特殊的風格、隨性的書寫與繪畫風貌。 第三章就《交換日記》中的主題內容與多向文本的敘述方式作探究。第一節的主題內容首先歸納出愛情、親情的話題;其次梳理出與異地見聞相關的話題;再其次對與生活省思有關的論述作一整理。在不同的話題範疇中,可以看見當代人們生活的現象、矛盾與進步。第二節以多向文本的敘述方式加以探討,可以瞭解《交換日記》無始終、去中心、非因果、非線性、互動開放的書寫風格如何擄獲讀者的喜愛。 第四章針對《交換日記》文字與圖像二者,瞭解在大量插圖的隨筆敘述中,圖畫與文字的互動關係。第一節對插圖的形式與功能,分別就敘事性質、抒情性質與幽默嘲弄等三方面作分析,瞭解插圖在此文本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第二節,就文字與圖像二者的互文關係進行討論,可以看出文、圖互足的敘述方式、藉圖畫改變敘述的氛圍、以及藉由圖畫來區分現實與想像。 第五章進入閱讀心理的討論,藉以了解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接受反應。第一節討論此文本中獨特的現象--作者/讀者的重疊,在此重疊、開放的空間下呈現的特殊景觀。第二節則以讀者的一般性心理現象為討論焦點,分別就窺視心理的動機與滿足;閱讀行為中涵蓋的交換行為與作者與讀者密切互動的行為等三方面進行討論。 第六章針對《交換日記》與文化消費作討論。第一節探討《交換日記》呈現的後現代現象;第二節探討《交換日記》中呈現的消費文化;第三節則探討存在於《交換日記》中的次文化現象。 第七章對本研究提出總結論述。 當前的文學研究不斷朝向東、西方的對話、多學科的融合發展,並轉移到以讀者為中心的觀點。文學研究也從傳統的文字閱讀、解釋層面,衍生為對整個文本在社會的作用與地位的關注,這正是本研究從各種不同角度對文本及其所呈現的文化現象進行分析的出發點,希望藉此對書寫文本的變化作一觀察,在當代眾多文本形式大量出現的世代中,記錄其一斑,以填補文本創作改變歷程的一角。
8

破壞性創新模式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Model

李書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Christensen提出「破壞性創新」,解釋為什麼許多過去成功的企業,在遭遇到新市場或新科技的衝擊時,常常失去他們在業界的領導地位。然而,相當可惜的是,Christensen只提出的「破壞性創新」的概念,卻沒有清楚地定義什麼才算是「破壞性創新」。 本研究將建立一個具有「價值創新程度」、「市場創新程度」、「市場成長速度」,三個構面的模型,用來決定是否為「破壞性創新」的要件。在每個構面下,分別發展出更細微的判斷指標,使模型更趨於完善。本研究更深入訪談三間具創新能力、其產品在市面上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創辦、負責人,就本研究的三個構面,分別以其公司的創新產品做出對應的回應。最後統整出這些創新產品在這些構面的相似性。 / Christensen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to explain why the established firm always failed when facing new market of new technology. However, Christensen just proposed the idea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but he didn't clearly define what "disruptive innovation" is. This research established a model including three dimensions: value innovative ability, market acceptability, and market innovative ability, to determine if it is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re are some criteria under the three dimensions. This research also interviewed the persons in charge innovative products, which is very popular in the market, in three innovative companies. They reposed according to the three dimensions. Some similarities of the three innovative products are concluded.
9

中國現代日記體小說研究 / Th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diary novel

簡名妤, Jian, Min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文體論,於第二、三、四章梳理中國現代日記體小說的文體演變歷程,下篇為性別論,於第五、六章擇取性別文化議題為進一步研究的焦點。上篇所分析獲得的文體特徵為下篇性別研究的文體依據。   在文體演變方面,1914年的《雪鴻淚史》為中國的第一篇日記體小說,它吸收域外翻譯文學《茶花女》引用日記剖露實情的概念,更展現出中國傳統小說的創作筆法,從《雪鴻淚史》至1918年之前的諸篇鴛鴦蝴蝶派日記體小說文本雜糅了中西文體模式,為日記體小說演變過程中的萌芽期,此時期的日記體小說已經具有幾項文體上的共同特徵,如日記部分採第一人稱內聚焦限制視角、運用外敘述者設置框架以聚焦、具內在對話性、分時日記錄的時間形式等文體特徵。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前期乃日記體小說的興盛期,此時雅俗刊物中皆湧現大量的作品,且出現探討日記文學的專文,萌芽期所成形的文體特徵在興盛期持續被實踐,部分特徵被推至前台,成為書寫日記體小說的核心規範──「第一人稱內聚焦限制視角」、「分時日記錄的時間形式」,起支配性作用,其他文體特徵則是經常被運用的文體規範,起次要作用。30年代中期以後因世積亂離、時局紛亂,無論作者或讀者皆提倡將眼界向外界社會觀照,致使運用第一人稱內聚焦視角的日記體小說不合時用,文本數量明顯減少,進入衰退期。   在性別研究方面,第五章探討男性話語,男性作家時常運用日記體小說內在對話的文體特徵來自我言說,推動人物作者三個階段的心理成長歷程,而除了男性自我言說之外,男性作家更創作了大量的擬女作品,其中不少作品皆彰顯出男性潛意識的性別二元思維,他們充當外敘述者評判女性人物作者的不當行為,或藉女性人物作者之筆傳達出男性人物的引導話語,讓男性居於優勢地位,而大量的擬女作品中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則多是男性隨著女性解放的歷史進程所幻想、賦予意義的客體,她們不過是配合時代思潮、流行口味以裝填男性欲望的載體。第六章探討女性絮語,相較於男作家筆下多篇的擬女作品,女性日記體小說中僅有一篇擬男作品,多數的女性日記體小說雖然也會採用社會題材,但她們更為關注自身與周遭女性的命運,藉第一人稱視角來坦言自我情感,呈現與男性日記體小說截然不同的風貌。
10

工作家庭衝突、心理資源及關係損耗:一項日記型的研究 / Work-family conflict,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and relationship depletion: a diary study

林廉峻, Lin, Lien-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作家庭衝突領域之研究已有豐富的理論與成果,探討短時間內工作家庭衝突隨著工作者所處環境與心理歷程的動態發展亦成為新興趨勢。本研究採用資源保存理論的觀點,認為工作者每日隨職家環境與認知歷程而變動的狀態性心理資源,能中介工作家庭衝突與工作者在職場與家庭中人際行為表現的關係,並提出反芻作為情境變項,驗證個體不同類型的認知思考對每日工作家庭衝突與關係損耗間的調節作用 本研究採用日記型研究法,首先進行前測調查,並隨後進行一周連續五個工作日的日記型問卷調查,研究資料共有96名受試者,433筆有效樣本,結果採取階層線性模型分析之。研究發現,每日的工作家庭衝突與家庭工作衝突皆顯著預測當日與主管、同事、與家人的關係損耗,並預測當日更低的自我效能。在反芻部分,負向反芻能降低工作者每日家庭對工作衝突與家人關係損耗的負向關係;問題解決反芻能降低工作者每日工作對家庭衝突與家人關係損耗的負向關係。其結果顯示,每日工作家庭衝突與個人自我調節資源有正向關聯,而透過不同的反芻型態,則能夠減緩衝突對於家人關係的負向影響。

Page generated in 0.02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