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接受美學」觀照下的杜斯妥也夫斯基─以《罪與罰》與《卡拉瑪佐夫兄弟》為例

本論文以接受美學理論基礎,建構以讀者為中心,涵括俄國、西方與中文讀者界之杜斯妥也夫斯基接受史,完整呈現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不同社會背景與文化傳統中的多樣形象。論文第一章緒論,論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接受美學理論,並評述相關文獻。第二章俄國讀者之接受,針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及蘇聯時期前三十年,分析兩階段具代表性之評論,探討俄國讀者對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接受特點。第三章西方讀者之接受,首先敘述法、德、英、美接受歷程,然後探討西方二傳統接受視角─存在主義與精神分析,最後介紹物理學與女性主義評論。第四章中文讀者之接受,分別就19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50年代至70年代及80年代至今三時期,歸納整理重要批評家的見解,研究二十世紀中國大陸和台灣杜斯妥也夫斯基評論與接受的特點。第五章結論,總結前三章所述,並提出自己的見解。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05540011
Creators李卓璋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